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数字标牌行业有望洗牌
8月26日下午消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新节奏智能科技日前联合举办体感产品发布会,展示了“体感交互软件”、“体感商场导购系统”、“体感服装广告系统”三大系列产品。新节奏智能科技总经理陈勇杰在现场表示,体感技术的引入有望给数字标牌行业带来新的洗牌。
在机场、商店中,消费者经常都能看到一些用于展示商品或者服务的数字标牌。作为常见的传播媒介,数字标牌经历了小屏到大屏,从2D到3D,从单向到互动等几个极端阶段。随着触摸技术流行,触摸已成为目前数字标牌的主流技术。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其实,早在2010年微软(34.15, -0.62, -1.78%)推出Xbox 360体感游戏机的时候,一些企业就预判,体感技术将拥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投入体感技术研发的企业,广州新节奏智能科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推出了“体感交互软件”、 “体感互动广告系统”、“体感商场导购系统”三大系列新品。
据陈勇杰介绍,这三款产品均可以软件的形式销售,“体感互动广告系统”和“体感商场导购系统”能够与市场上主流的广告机、投影机、拼接屏、智能电视机等显示设备轻松融合,快速升级为体感操作设备,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数字标牌企业对于体感技术的态度并不一致。一些持积极态度的企业认为,数字标牌行业目前深陷价格恶性竞争的怪圈,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从体感技术目前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上实现的操控效果来看,相信很快就会成为人机交互的主流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标牌企业是应该及时行动,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研发有特色的体感产品。
而也有一些企业持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体感技术虽然是一种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方式,但是技术门槛太高,暂时不会自己独立研发体感数字设备,但会会考虑跟其他公司合作,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想要要培育一个全新的品类,除了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只有软件企业,硬件企业,组装企业都参与进来,体感技术数字标牌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人机交互领域那些令人兴奋的新技术
CHI是人机交互领域首屈一指的国际盛会,它的独特魅力就如今年的举办地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无数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一般。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副研究员Koji Yatani带着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去往现场,除展示自己的作品外,他也看到了其他研究员分享的这个领域令人兴奋的新技术。那么,究竟是什么令他激动不已、令他迫不及待地撰文想要与我们分享呢?马上为你呈现!
CHI全称 “ACM SIGCHI计算系统中的人因学会议(ACM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领域内首屈一指的国际盛会。今年,大约有3500名科研人员齐聚美丽的城市巴黎,共同分享了人机交互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参会期间,我见到了不少非常酷的研究项目演示和以及充满奇思妙想的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别从计算机(Computer)、人(Human)和交互(Interaction)三个角度,与大家分享我在CHI 2013会议上的见闻及感受。
今年的会议上,我看到了很多非常酷的互动系统及技术,它们总能引起我的兴趣。会议上令人兴奋的技术太多,我无法逐一介绍,只能具体谈谈显示技术。
1. SpaceTop:3D互动桌面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3D互动桌面环境,称之为SpaceTop。SpaceTop使用透明显示器,用户把键盘和自己的双手放置在显示器后面。随后,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来移动显示屏上的数字对象,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法去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这是一场很有未来感的桌面计算演示。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2. IllumiRoom:外围投射的互动视觉体验
IllumiRoom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由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发。通过使用Kinect传感器和投影仪,系统能够把电视屏幕延伸到整个房间里。投射在电视屏幕周围的图像营造了额外的环绕情境,并形成了沉浸式环境。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却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3. 柔性显示屏技术
我在今年的CHI上看到的另外一个很喜欢的演示是柔性显示器技术。加拿大奎恩斯(Queens)大学研究人员演示的MorePhone项目借助能够编程控制的可折叠显示器,将手机状态告知用户。例如,MorePhone并不会显示用户只有在打开手机后才能看得到的新邮件图标,而是会把显示器的一部分折叠起来。人们还进行了将可折叠显示器用作输入方式的探索(例如,你可以通过弯曲显示器的方法来放大或缩小画面),但这个项目的新颖之处在于探索可折叠作为输出方式的性能。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4. 置换现实头盔
显示有时候并不一定要在屏幕上才能进行。信息还可以通过更加可穿戴式、更令人身临其境的方式展示出来。日本庆应义塾(Keio)大学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他们近期在“置换现实”方面的研究工作。置换现实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Naotaka Fujii博士最近发现的一种混合型现实系统。假定用户将随时佩戴HMD(头戴式显示器),而系统则会记录下他所看到的一切。当场景与过去的录制信息大体上重合时,置换现实就能够在用户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在现实和过去之间切换。如果切换是如此流畅,用户将无法知道她看到的是现实还是录制影像。这样就能创建一个沉浸式的混合现实环境。Kevin Fan和他的合作者研究了听觉和触觉反馈会对置换现实的感知产生哪些影响。该项目的另一位合作者Kouta Minamizawa博士获得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CORE项目计划为该项研究提供的资助。我很高兴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并期待将来看到更令人兴奋的成果。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但他们当中,我最乐于见到的是我们往期的实习生们。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Joan Savage也出席了会议。我们共同发表了一篇长文HyperSlides的论文。来自早稻田大学的刘野枫也在会场。他曾是我和Darren Edge(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的另一位研究员)的实习生,我们共同合作了SidePoint项目。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的Jessica Cauchard曾与我们人机交互研究组的曹翔合作过,他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看到这些老面孔总是很令人高兴,但结交新朋友也不亦乐乎。在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会议还非常特别,因为我遇见了两个即将成为我们老朋友的学生。
Taku Hachisu是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的博士生,他在会议上演示了一种新颖的桌面系统,它能感觉到手或物体触摸显示屏时的接近速度。探测接近速度时的采样率比现有技术要快得多,因此他的系统可被用于提供无延迟触觉反馈。Taku Hachisu现正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的Kwangtak Kim合作。
担当学生志愿者是参加会议的另一种很好的方式。CHI是一次规模庞大的会议,没有学生志愿者的帮助是不可能举行的。学生志愿者有很好的机会与其他同学建立人脉联系。在2010年大会上,我也担当过学生志愿者,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今年的会议上,我结识了两名学生志愿者:来自东京大学的Genki Furumi和来自庆应义塾大学的Kevin Fan。Genki Furumi目前正与Darren Edge和我一道,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共事。
交互(Interaction):在会议以外建立人脉
CHI不只是一场展示人机交互领域前沿科研成果的盛会,它还总能给你提供一些有趣的机会,让你在会议以外建立人脉。
就在CHI之前一天,中国的人机交互研究人员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名为“中国CHI”的会议。约1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来自谷歌的翟树民、纪怀新和毕小俊,来自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的任向实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曹翔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在介绍这次活动时表示:“我们不仅能遇到每年都在CHI上见面的老朋友们,而且这场活动为许多其他华裔研究人员创造了机会来分享他们的研究,以及享受CHI这场学术大餐。”
中国人在会场外的沟通交流是以比较正式的会议形式,而日本人看上去就显得更加地随意了,通常是以聚会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我在内的日本人机交互方向的研究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CHI日本之夜”。我和朋友们从去年开始组织这项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社交屏障,特别是对学生。日本学生往往羞于与教授和资深研究人员沟通——虽然这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CHI日本之夜”活动保持了休闲鸡尾酒会的气氛,并鼓励人们与来自不同机构的同行们交谈。今年,大约有60人参加了活动,参与者饶有兴味地与他们的新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我希望青年学生能够利用这个场合与教授、资深研究员和同学们开展极富价值的互动。
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
CHI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如此众多的同行在人机交互领域工作,而且我们仍在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学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些年的CHI会议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明年CHI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此后是韩国。我希望我们作为亚洲研究人员,能保持这一趋势,把活动越做越大。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人·机:人与机器的故事
人路机:人与机器的故事人与机器的关系已经延续了百年,随着技术进步与互联网元素的加入,人与机器的关系,将在智能与人性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
“人机交互”一直是互联网上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如何捕捉、如何识别、如何简化、如何覆盖、如何整理、如何呈现、如何再捕捉等等,只要是用户与系统的交互,都涉及到人机交互的方方面面。而随着智能化从手机扩展到可穿戴设备、汽车、家居后,人与机器的交互,进入了新的阶段。
体感技术改变人机交互
OpNednc
2013年6月22日,极客公园与中国电信一起举办第43期线下活动“人·机:人与机器的故事”,邀请到了汽车、智能手表、智能家居、微信硬件等多个领域的设计师和产品人,一起探讨人机互动的新方向。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人的外部化与UC人机交互的思考
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老师):人类一直在进行外部化,到了数字时代,技术、机器的不断进化持续的改变环境,同时也不断让外部环境迭代更新——社会主体特征不断改变,社交、生活方式被增加的技术工具所彻底颠覆。在数字时代,新的技术工具让记忆都变得外部化,黑镜中植入大脑的永久记忆装置在未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当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出现时,人们会对其趋之若鹜。
继平板、手机、电脑之后改变人与社会关系的“机器”会是智能汽车和智能电视。人的外部化最终会让人类本身进化——未来的我们,将是新人,人与技术、设备的融合。
何小鹏(UC优视创始人&总裁):我们正在经历着革命,人与计算机的交互随着新硬件的出现不断发生变化,从键盘鼠标到触摸设备,从手持设备到穿戴设备,新的机会已经产生。
在这种环境下,设计师精辟入里的设计思维有时候不可能百分百传达给用户,所以在设计一款面向大众的产品时,需要找到那些让所有用户喜欢的方式;把目光放到炫酷的交互效果之下的用户体验上。同时设计还需要和用户数据相关联,获得用户反馈;最后,产品中也需要加入情感化的设计。
从 UC 浏览器发展角度来看,在之后不同硬件设备之间的融合,不同硬件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控制的确有可能是大势所趋。
如何用“云”讲述更好的人机故事
汪鑫(中国电信云公司产品部总监):在传统领域,电信是个庞然大物,但是在互联网领域,云公司是一个创业小公司,和其他同行一样是互联网的参与者。
对于电信云公司来说,人机交互跟客户展现出来的是数据的展现和应用的展示,在后端人机交互会带来大量数据处理、平台处理,我们会更多站在后台的角度看一看。现在开发者与主机、存储产品打交道的时候已经和过去不同了,通过我们提供的服务,开发者可以忽略主机部署时的种种繁琐,我们通过整体的云计算把面向开发者的部分极大的简化,一切计算、性能效率的问题都由我们在后台解决,会让开发者从冗余的服务器维护上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专注到产品本身。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技术对于机器的改变,更需要加入人文元素
张帆(广汽研究院设计总监):汽车作为一个比较“古老”的工艺,与人产生的关系已经超过百年,并且现在汽车已经开始和智能、移动互联网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驾驶等等。不过现在汽车依然只有技术上的“智能”,我们应该加入更多的非技术元素,人文的情怀,文化的脉络。用技术力量实现的感情传达。
汽车是一个人们的外部空间,尽管小一点、拥挤一点,同样承载了人对空间的需求,除了功能上,也应该在情感上提供更多给人的满足,成为我们新的一个领域。在概念车的内饰设计中加入鱼缸、电磁炉等元素的目的也是希望营造更生活化的贴心氛围,让汽车成为生活的伴侣。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对于人来说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生活的延展,一段记忆的时光,汽车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人与交通工具之间的交流,而会更人性化,更智能。
Jo(微信设计师):微信的对讲功能在一些场景下会受限于手机本身的硬件短板——驾车使用时需要解锁,户外使用时声音偏小等等。针对这样的特定场景,我们认为设计一款独立的蓝牙微信对讲机会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对讲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硬件产品的特点是与人有感情交互,一个硬件产品,用户拿在手上就会产生一些感情上的共鸣。硬件可以让产品的服务拓展到更多的细分场景上,解决更多问题;针对细分的服务时应着重取舍,将资源花在能解决用户真正需求的地方;硬件的设计不仅仅是交互方式的改变,产品的体积、重量、材料、质感、颜色都会影响这件产品的体验,不仅是功能上的体验,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体验。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gination}
数字生活与智能设备
赵勇(索尼移动技术商务总监):智能手表将成为手机的伴侣,帮助手机完成一些辅助用户的功能,比如找寻手机、查看通知。智能手表这样的产品对于整个智能设备生态来说只是其中的一环,现阶段来看,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并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手表作为一个比手机更加“贴近人”的产品,有机会收集到更多的数据,比如心跳、脉搏等等。
王昊(Phantom联合创始人):生活需要数字化,目前人与机器的交互依然大部分只通过触摸来实现。但是实际上应该调用人们更多的感觉器官。Phantom 开发了家庭使用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用智能电灯的光线实现类似闹钟的唤醒,利用App实现亮度的调节。用无线开关来实现更自由的家庭灯光控制。
智能化需要个性——不是单纯的遥控,还要与用户互动。智能化的设备,能够在你快要到家的时候,告诉你家里温度,并且建议你提前打开空调。通过手机控制家中的控制器,能够直接控制家里的空调。这就是 Phantom 做了智能空调控制的原因。
关于互联网硬件创业,当技术足够成熟时,我们应该用互联网产品思维来思考硬件产品,从需求出发,专注于用户体验而不是技术本身,这样才会有新的硬件产品的机会。
人机交互的未来
在活动中,嘉宾们分享了不同行业、不同视角下自己对于人机交互的认识与理解,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人与机器的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改变,一方面新技术让机器变得更加智慧,可以替代我们思考,甚至替我们做决定;另一方面,技术对于机器的改变,有时还需要从感情的方向切入,让新技术、新功能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
未来的人机交互,会在智能与感情间不断平衡,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分页导航】OpNednc
OpNednc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