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器巨头松下最近成功研发了一项新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可以在不使用机械红外线滤镜的情况下,于传统CMOS传感器结构上电动控制接近于红外线敏感的像素。
这项技术有望改善车辆夜间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野问题,因为除去车灯能照亮的那一部分范围外,车辆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的黑暗。一旦商用,这种图像传感器技术便能为车辆中的夜视摄像头提供更加详细的图像,但松下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预期时间。
松下公布了一些简易示意图,来阐明这项技术能够带来的改变。
图解:左边的图像是白天RGB模式下采集到的图像,右边则是黑夜RGB+红外线(IR)模式下呈现的图像。差别显而易见,这意味着驾驶员能看到的内容更加丰富。不过,目前因为片上电容器还没有生效,所以拍下的图片还是黑白两色的。
图解:运用全像素捕捉到的高分辨率的近红外(NIR)图像。RGB模式下无法知悉容器中的物品,而在RGB+红外线模式下,这些容器中的物品一览无余。
实际上,据了解,汽车上所搭载的夜视系统,是主动安全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把汽车灯光没办法到达的地方,显示到汽车的中控台或者仪表板上甚至是前挡风玻璃上,这样能够帮助驾驶者能看到深夜里深藏在黑暗处的物体,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是作为车灯的辅助装置存在。
这样的“夜视系统”目前只在少数的高端车当中出现,售价约在50000美元以上,搭载夜视摄像头的车辆成本上起码要增加2500美元,大多数用户还没办法体验到这样的科技。
如果松下的这项图像传感器技术能够压低整个夜视系统的造价,那么有一天,这项功能成为车辆标配也不足为奇。
要知道,目前大多数ADAS厂商也在提供相应的摄像头传感器和技术解决方案,让车辆具备夜视功能,比如业界翘楚Mobileye,其用于驾驶辅助的视觉解决方案也针对夜间行车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此外,国内很多ADAS创业公司也在从事这样的研究。
显然,松下这项图像传感器技术如果能够做到产品化和商用,其前景看来应该非常不错。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自动驾驶,这个大趋势也让原本在收缩图像传感器业务的松下重新启动了研发,因为考虑到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有望扩大。
而且,松下也在从事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研发,预计在2020年完成。当然,这些车辆并不会由松下生产和销售,这家公司的目标是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汽车厂商提供技术及设计外包等服务。在日本政府将自动驾驶汽车列为经济增长战略重点项目的前提下,松下希望在车载电池、摄像头、传感器等方面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
现阶段,我们还无法预知这一项图像传感器技术创新能为松下以及业界带来什么,就像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动驾驶会在何时实现一样。
(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