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处理器澎湃S1,从官方现场公布的跑分成绩来看,S1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骁龙625和联发科P20,但澎湃S1的硬件配置跟同行的产品相比,真的有优势吗?。
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澎湃S1的CPU为四核1.4G主频的Cortex A53+四核2.2G主频的Cortex A53,GPU为Mali T860MP4,基带支持5模LTE Cat6,制造工艺为28nm HPC+。
从CPU上看,高通骁龙625、联发科P10、海思麒麟650和澎湃S1采用的都是ARM的Cortex A53,而且都是集成了8个Cortex A53 CPU核,差别仅仅在于主频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在CPU核相同的情况下,相对有限的主频上的差距带来的性能影响是比较小的,可以说,除了高通骁龙625因8核主频都在2.0Ghz,且在发烧友的实际使用中赢得了“打死也不降频”的美誉之外,在CPU性能上澎湃S1与麒麟650、联发科P10和高通骁龙616属于同一档次。
在GPU上,澎湃S1集成了四核Mali T860,GPU的性能明显强于麒麟650和联发科P10。相对于华为麒麟650和联发科P10在GPU上的“吝啬”,澎湃S1显然更舍得堆料,正是因为集成了相对较强的GPU,而这也是其在一些跑分测试中能够匹敌高通骁龙625的原因所在。
在制造工艺上,澎湃S1采用的是28nm HPC+制造工艺,相比之下,麒麟650采用的是台积电16nm制造工艺,骁龙625采用的是三星14nm制造工艺。相对于前两者,澎湃S1显然处于劣势。
总而言之,澎湃S1在CPU、GPU和基带上都属于中规中矩,完全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适合在中低端移动版和联通版的手机中替代高通骁龙615、骁龙616、联发科P10等SoC,并非其定位的中高端。
对于手机芯片这类高技术集成度产品,其研发成本远超单纯的硬件成本。自主芯片或许可以降低Soc的硬件成本,但如果计算上庞大的研发开支,综合成本未必比采购高通或联发科芯片便宜。
雷总在发布会上隐晦的透漏了S1的研发成本,大概在10亿人民币级别。如果未来搭载S1的手机销量不足的话,仅均摊的研发成本就会超过采购价格。以出货量1000万为例,均摊到每一颗S1的研发成本是100元,而目前的高通的中端手机芯片,价格也就在15美元左右。所以要想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出货量是关键。
可小米5c这款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负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如果加上松果澎湃S1前期的研发成本,小米5c卖到4000元左右估计才能回本。因此对于一款全新的未经过市场检验的芯片来说,这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最近几年,小米销量达到顶峰后一路下跌。来自荣耀、魅族、乐视等手机品牌的蚕食,让小米手机利润更加微薄。2014年底,小米估值攀升到450亿美金的时候,曾公开了一则利润数据,净利润率仅为1.3%。如此低的利润,能否支撑小米自主研发芯片的梦想吗?
客观地说,小米做手机芯片,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去年,坊间曾曝出小米资金链紧张的消息。无论消息真假,从小米现在的运营情况来看,手机业务利润是很低的,电视和其他硬件业务销量不高,小米是缺乏“造血”能力的。在这样一个关口,小米再做手机芯片,无异是豪赌。
至于说摆脱高通束缚,目前的澎湃S1更是做不到。因为各家手机厂商对高通的依赖,主要集中在产能较弱的高端芯片,而S1显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A53架构28nm制程的澎湃S1,与10nm制程的最新高通处理器,中间的差距叫代沟。当然,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贬低S1,作为起步,S1的性能参数已经足够令人心潮澎湃,但如果说S1能解决对高通的依赖,你可以当个笑话。
在澎湃S1芯片发布后,部分媒体开始炒作小米将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同时拥有研发手机终端和核心芯片技术的实力公司。这句话确实没错,但是小米此次推芯片明显醉翁不在酒。
纵观国内安卓市场几乎已经成为高通和联发科的天下,这也就导致很多厂商受制于这两家供应商。例如魅族,至今也没有一款基于高通旗舰芯片的产品问世,小米虽然与高通保持了优质的合作关系,但是基于专利费等因素,每年的利润都要分给供应商一部分,这事搁谁也不愿意不是?
另一方面,小米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急需开拓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但是在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市场已经因为专利问题吃过亏,北美市场也迟迟没有打开。有了自研芯片之后,小米出海时将获得专利保护的优势。
此外,核心技术真的是小米自己的吗?
早在2014年,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与小米投资的松果科技那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就已经将小米松果处理器推到了前台,授权转让给松果公司的SDR1860技术平台号称“核心技术”,业内还沸沸扬扬的宣传过一阵;但有内部消息称,所谓的SDR1860技术平台只是一种“嫁接技术”而已,用来把CPU指令与通讯模块相连接,严格意义上根本不属于核心技术。因此,小米“自主研发”的口号里有多少水分,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数。
第一,提升品牌价值。不可否认,小米是一家靠营销起家的公司,长久以来的品牌形象一直是中低端、性价比,如果想要冲击高端,全球第四家自主芯片手机厂商无疑是其最佳名片。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一款S1的作用远超一部外观惊艳的Mix终端。最不济的情况下,小米也可以打出“国产芯”的爱国牌,来为今年的品牌营销做出贡献。
第二,获得政策支持。细心的网友肯定发现了,雷总在这次发布会上,特意提到了“感谢政府支持”。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台下请来了海淀区和中关村的“大领导”,更是因为在国家政策层面,从14年开始,对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空前强大,国家芯片产业资助基金的规模达到1500亿。看看华为海思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吧,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去股票站翻翻海思的财报就懂了。眼见这么大的一块儿蛋糕,也难怪身价800亿的雷布斯会弯腰。
第三,长远的战略布局。虽然澎湃S1在各方面还都处于中端水平,但并不妨碍其成为小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能够28个月研发出S1,加上后期的政策支持,我们期待小米的松果电子可以像华为海思一样快速成长。而松果的成长,可就不仅仅会影响到小米的手机业务了。相对已经日趋成熟的智能手机,物联网才是小米生态的未来。能够研发手机处理器,相对要求更低的物联网芯片自然不在话下。即使松果在手机处理器领域最终达不到高通、海思和联发科的高度,但在物联网行业尚处于混沌的阶段,就抢到了芯片设计这张门票,对小米及其物联网生态圈的促进作用,将远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