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走进美国Biosphere 2:令人大开眼界的地球科学实验

2017-09-01 Steve Taranovich 阅读:
编者注: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部的Oracle地区,是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为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生物圈二号”建造于1987年到1989年之间,它被用于测试人类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来的太空殖民中封闭生态系统可能的用途。“生物圈二号”使得人们能在不伤害地球的前提下,对生物圈进行研究与控制。“生物圈二号”的名字源于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号”,即地球。

当我走进「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编按: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Oracle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忍不住会去感受这个系统内部与周遭环境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就好像是我们四周的地球环境突然让我的五感放大。f5Fednc

我很想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的「造物者」,是不是故意把其他星星与星球等「作品」放在那边,以激励人类想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它的神奇之处──也就是「生物圈一号」(Biosphere 1)所建构的模型──有更充分的了解。f5Fednc

而当我在「生物圈二号」内部的地貌演化观测站(Landscape Evolution Observatory,LEO)接受导览,并取得参与这个全世界最大规模实验室的跨学门地球科学实验之幕后科学家、学生们的独家观点之后,我了解到这些专职「探险家」为了追求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个复杂互动系统中,关于空气、水文、行星以及微生物…等知识所做的努力。f5Fednc

身为工程师的我们,特别是模拟与电源技术工程师,需要去关注这类的地球科学发展;理由有很多个:首先最重要的是,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人是为了让这个世界能因为我们的创造力而变得更好;其次,这类研究的进展可能会因为缺乏我们的帮助而进展得更缓慢,电子科技能对这类科学研究带来有力的支持。f5Fednc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读者们分享我从LEO以及其他「生物圈二号」研究所学到的知识,以及他们所运用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f5Fednc

LEO是什么?f5Fednc

LEO是由「生物圈二号」的经营者──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所构建,内含三个独立的地貌区域,每个区域都内含与地底与地面上硬件、传感器连接的线路。LEO所进行的实验在第一、二年各种植物加入之前,会聚焦于水文以及地球化学(geo-chemistry)的研究;如下图就是其中一个地貌。f5Fednc

「生物圈二号」内部LEO的三种地貌之一(来源:Loretta Taranovich)f5Fednc

在下图中央的垂直桅杆(总共有五根桅杆中的一根),显示了一部份安装在距离土壤表面分别为0.25公尺、1公尺、3公尺、6公尺以及9到10公尺的上方横梁的仪器;那些横梁配备了量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与风向、可见光线等等的传感器,还有气体采样埠。某几根桅杆配备四向净辐射计(net radiometer),甚至有3D声波风速计(sonic anemometer)。f5Fednc

LEO地貌中的三个气候控制湾之一的特写(来源:Loretta Taranovich)f5Fednc

LEO实验使用的土壤,是粗糙的火山岩材质,又称为玄武火山砾凝灰岩(basaltic airfall lapilli);是从邻近亚利桑那州Flagstaff的Merriam Crater (火山口)采集,然后磨碎为颗粒均匀的土壤。因为是从零开始打造,LEO能让科学家了解土壤内部的确切结构;总共有大约2,000颗传感器以及采样器被埋在土壤下1公尺深,每一颗传感器的位置都能精确得知。f5Fednc

比起被放置在田野中的传感器,那些传感器在观察过程的破坏性更低;它们能了解到水份、能量与碳是如何穿透土壤移动,以及化学变化如何发生。因此,科学家能观察生命是如何开始于有微生物出现的土壤中生长,并能控制力如温度、降水时间与降水量、湿度、空气成份等等环境参数。f5Fednc

传感器网络负责感测周遭情况,并将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每日量测频率为67万次;这些数据能实时提供给科学研究社群做为原始数据,以及做为一系列被自动化处理的数据。而在1~2年之后,将会有植物添加于此系统中,科学家们届时可观察土壤与大气之间以气体、水、碳等不同形式的交换,各种移动方式会大不相同。f5Fednc

接下来,LEO还会运作不同的气候情境、扰动、干旱、降雨等等事件,已收集更多数据来深入了解该生态系统。而你可能会想问,在这个实验项目里到底能用到多少传感器?在接下来我更进一步深入LEO幕后的探险,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f5Fednc

继续阅读:f5Fednc

走进美国Biosphere 2:传感器技术助力地貌观测f5Fednc

走进美国Biosphere 2:为了更美好的地球f5Fednc

(原文发表于Aspencore旗下EDN美国版,作者Steve Taranovich为EDN资深技术编辑,参考原文:edn.com;Judith Cheng编译)f5Fednc

20160630000123f5Fednc

本文为EDN电子技术设计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Steve Taranovich
EDN资深技术编辑。Steve Taranovich是EE Time姊妹网站Planet Analog的主编,也是EDN的高级技术编辑。 Steve在电子行业拥有40年的从业经验。 他在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在纽约布朗克斯纽约大学获得BEEE学位。 他还是IEEE长岛教育活动委员会主席。 他在Burr-Brown和德州仪器公司工作多年,在模拟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有着嵌入式处理的教育背景。 Steve做了16年的电路设计工程师,随后他成为Burr-Brown Corp的首批现场应用工程师之一,并成为他们首批前往欧洲、印度和中国的全球客户经理之一。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微通道液冷是什么?它又能如何优化电子设计 小型电子设备在冷却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尽管随着芯片功能的增加,热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设备尺寸越小,留给传统散热器的空间就越小。而微通道液冷领域的最新突破可能会改变这一现状···
  • 热泵背后的技术:智能功率模块 热泵是一种既高效又环保的供暖方式,其可靠性和实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它是推动全球向可持续供暖趋势发展的核心力量,运行所需的电力具有低排放的特点。在与传统锅炉、低排放氢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常规建筑系统相比时,能效是评估热泵的关键因素···
  • 没有优质探头,示波器 ADC 分辨率再高也无意义 为了实现准确的信号测量,示波器必须通过探头连接到被测电子电路。探头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确保到达示波器的信号无杂质、不失真,且尽可能接近电路中流通的原始信号···
  • 一个小改动,让铜线恒温器效率达94% 对于热线恒温器来说,虽然它也融合了传感器和加热器,但他们仍然与传递装置保持分离。因此,它在线性模式下工作时耗散的功率对加热没有任何贡献,被完全被浪费了,从而降低了效率···
  • 无需电力即可操控的机器人你见过吗? 最近,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无需电力即可向机器人发出复杂指令的新方法···
  • 2024诺贝尔奖公布,竟然有两项都颁给了AI? 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在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内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最近,202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也陆续公布了出来,而在目前公布的奖项中竟然有两项都与人工智能相关···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