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成本压在20万美元的自动驾驶车辆,使用寿命能有多长?

2018-02-27 Junko Yoshida 阅读:
2018将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元年,这种新商业模式的经济结构会是...

接续前文:为何说2018年将成自动驾驶“小黄”元年?I5Zednc

总部位于法国的市场研究机构Yole Developpement成像与传感器技术团队领导人Pierre Cambou表示,如同所有颠覆性技术,受到自动驾驶车辆崛起冲击最大的,将会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保险业者;而已经被共乘服务供货商重挫过一次的出租车业者,也将遭遇另一波冲击。此外他也认为,自驾车的逐渐扩增可能有助于纾解公众运输。I5Zednc

假设一辆自驾车的成本是20万美元(约580万台币),我们的疑问是:业者如何回收投资?还有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投资报酬?自驾车经济模式究竟是可行的吗?I5Zednc

针对这些问题,Yole做了估算;Cambou表示,如果自动驾驶出租车一天以30英哩(约48公里)时速在美国的某个城市行驶23小时,每日行驶距离为700英哩(约1,127公里);以一年工作330天(假设有10%的休息时间)计算,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每年营运里程数为23万英哩(约37万公里)。I5Zednc

若车队营运者每英哩的收费为0.43美元,一辆自驾车每年可带来10万美元营收,也就是说在两年时间就能摊销车辆采购成本;如果车队决定将收费增加一倍,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I5Zednc

一般预期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收费会比正规出租车便宜,但也会有不同的使用情境。举例来说,父母可能会愿意在接送小孩上下学或参加活动时付更多钱;利用自驾车运送货物到城市的收费用则可能需要非常低。在通勤时能工作或是小睡一番又是另一种使用情境,其收费价格会依据客户需求程度而有很大不同,端看雇主是否愿意为此掏钱。I5Zednc

easymile
法国业者Easymile的无人驾驶电动小巴士Easymile EZ-10(来源:Easymile)I5Zednc

Cambou表示,自动驾驶「小黄」应该会比大众交通工具贵很多,但可提供更高便利性:「就像大多数颠覆性技术,我们应该预期自动驾驶车辆的主要成长驱动力,是跳脱现有使用情境;简而言之,自驾车使用者并非目前的车主或是汽车使用者,使用情境也会与现在市场上已经看到的非常不同。」I5Zednc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还未真正厘清的是将衍生出的各种商业模式,这会非常有趣;」因为这也绝对会影响自驾车市场的成长性。I5Zednc

robomart
美国硅谷新创公司Robomart要在市场推出「世界第一家自动驾驶商店」(来源:Robomart)I5Zednc

而Cambou认为,今日自动驾驶车辆的诞生,就像是1992年那时候没有想象过iPhone将在15年后带来什么样的冲击。I5Zednc

自驾车的使用寿命多长?

现在一辆普通汽车的使用寿命应该可以有15~20年;Cambou表示,根据统计,欧洲消费者持有一辆汽车的平均年限是8年,美国则是10年。而因为出租车是频繁驾驶,他估计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生命周期是5年左右。I5Zednc

Cambou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绝对是预测一个市场的关键因素:「看看手机,每年的汰换量达到20亿支;」不过自驾车是否应该使用年限更长,因为它们所配备的都是电子零组件、机械零件比内燃机引擎车辆少?I5Zednc

对此他表示:「这不一定,你不能假设所有的自动驾驶车辆一开始就是全电动车;」确实,Waymo采购的数千辆Chrysler Pacifica多功能休旅车,就是混合动力车辆。不过因为全球各大城市对于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有更多限制,同时为电动车提供更多优惠,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只有电动自驾「小黄」被允许上路。I5Zednc

自驾车技术在2021年将有所改变?

Waymo、Uber、Lyft与GM无疑都将跨足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那么在未来十年,那些自动驾驶车辆的驾后仍会维持相同吗?对此Cambou认为,相关技术会在「2021年左右」有变化;他预期,为反映来自现实世界行驶体验的回馈,会出现一些调整:「但这些只会是小幅度的,我预期不会有颠覆性改变。」I5Zednc

那么光达等新一代感测技术,终会被更先进雷达技术与视觉处理器的组合所取代吗?Cambou表示那不会发生:「它们不会取代光达,那些有那种想法的人是太天真了…」而Yole预期,到2027年全球将会有100万辆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该数字在2032年将增加至500万,届时每辆自驾车的成本约为9万5,000美元(约278万台币)。I5Zednc

(本文授权编译自EDN姐妹网站EETimes,原文Coming Soon (2018): The $200k Robo-Taxi ,Judith Cheng编译)I5Zednc

20160630000123I5Zednc

本文为EDN电子技术设计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