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共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
去年的11月底,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与美国在北京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中国北斗与美国GPS系统将在民用信号领域实现射频兼容。EDN随后发布的《北斗与美国GPS信号兼容,将技术拱手相让?》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而对于“北斗为何突然要同意与美国GPS兼容?”这一问题,北斗系统青年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徐颖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并没有“突然”要同意与美国GPS兼容,作为北斗系统的四大基本建设原则,兼容与互操作一直就是北斗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考虑方向,其他的原则包括开放、独立、还有渐进。
之前,中美双方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两大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实现民用信号互操作,并将持续开展兼容与互操作。
徐颖认为这里要说明两个概念,兼容不等于不独立,也不等于被合并。
兼容并不是说两个系统就合并成一个系统了,他们依然是两个系统,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北斗系统依然能够独立工作,彼此之间并没有制约的关系。而且兼容主要考虑的是民用信号的兼容,与军用信号的设计与建设都没有关系,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被合并的坏处。
徐颖认为兼容和互操作最大的作用就是共处共用,能够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也就是说两大系统之间兼容了,北斗和GPS能够在系统设计、频带使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可以实现信号的兼容使用,用户能够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同时使用GPS信号和北斗信号,这就意味着对于用户而言,可用的卫星数更多了,这也就意味着在某些不完全遮挡的情况下(比如在高楼旁边,高楼会挡住一些卫星信号,可用卫星少了几何构型变差,定位精度会变差),天上的可用卫星多了,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会有进一步提高。
而对于经常被问到的“中国北斗这么牛,为什么手机定位却还用美国的GPS?”这一疑问,徐颖表示:北斗系统发展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从北斗试验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斗一号,到现在的北斗区域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斗二号,再发展到北斗全球系统,也就是北斗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2020实现全球覆盖。
首先,“手机定位还用美国的GPS”这一说法师不准确的,事实上现在的手机中也有不少的国产手机支持了北斗系统,比如华为的mate9,对于手机来讲,百度和高德都不是导航系统,他们主要是地图软件,将手机中的导航定位结果显示在了地图上,并且做出地图规划,所以答案中有一项提到的根据导航开车开到沟里,基本上这种情况主要是地图没有实时更新或者地图采集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这是需要解释的第一个点。
然后是关于北斗系统有多贵的问题。北斗系统的四项基本建设原则中的有一项叫做开放,也就是说如果把北斗系统想象成一个运营商的话,他是不收取费用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北斗的官网,找到北斗公开的icd文件,来自己动手造一个北斗的接收机。费用主要来自于做终端的厂家,这就好像是可以认为北斗终端相当于手机,手机是要收费的,另外运营商每个月还要收话费,而北斗系统终端厂商卖给你终端或者芯片是要收费的,但是系统并不收取你的流量费。
GPS系统1994年建设完成,1991年就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北斗系统现在还处于边建边用的阶段,二十多年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填补的,而这里面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应用推广性,行业认可度,芯片成熟度等方面,这些都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最后,由于北斗系统目前还只能覆盖我国和周边地区,预计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地区,2020年才能实现全球覆盖,所以现在国外品牌手机中没有北斗系统也是正常的情况,预计到了2020年北斗全球覆盖之后,北斗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基于手机的这种大众应用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综合整理自悟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