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段菜鸟无人车路测视频在网络上曝光,视频中的无人车带有货箱,没有驾驶室,车辆会等红灯,在绿灯时方才通过。除此之外,菜鸟近日还在杭州狮峰山使用无人机运载茶叶,让狮峰龙井头茶提前了两个小时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菜鸟ET实验室一直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早于2016年就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推出一款名为菜鸟小G的自动送包裹的机器人,2017年双11期间又在浙江大学校园里测试了一款名为Gplus的无人送货车,都以快递末端配送为主。
从视频中来看,这一无人车是在开放道路行驶,能识别红绿灯以及其他障碍物。
曝光的视频仅仅一分钟,应该是在傍晚拍摄,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无人车带有货箱,没有驾驶室,车辆会等红灯,在绿灯时才通过。
在十字路口,遇到车辆右转,无人车也略有停顿避让。从视频来看,无人车是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车速并不快,路上不时有摩托车穿过并行,对无人车的行驶没有造成影响。
这应该不是菜鸟无人物流车的第一次路测,因为此前就有路遇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布过谍照。
据称,该车为阿里旗下的菜鸟ET实验室研发而成,菜鸟ET实验室一直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早于2016年就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推出一款名为菜鸟小G的自动送包裹的机器人,2017年双11期间又在浙江大学校园里测试了一款名为Gplus的无人送货车,都以快递末端配送为主。从官网的资料中得知,菜鸟无人车可以实现智能规划配送路线,与TMS(运输管理系统)对接,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包裹及时高效的送到指定位置;同时具备动态识别及时避让,通过利用激光与视觉并行的SLAM方案,基于深度学习识别环境中的行人、车辆等不同的实体,运用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对动态实体进行准确的轨迹预测。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一个开放的校区,车流人流也较为复杂,但是校园内没有红绿灯,与开放道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校园里使用无人配送车相对简单,开放路面测试才是真正考验技术领先水平的。物流行业很多场景相对城市交通来说更简单,譬如末端配送、干线的高速公路运输,都没有人车混行等复杂局面。分析人士认为,此番菜鸟在开放道路上测试无人车,或表明菜鸟并不仅仅只在末端应用无人驾驶。
有报道称,菜鸟正在大举从传统汽车厂商挖人,有可能进军无人驾驶大卡车领域。
搜索菜鸟的招聘信息,也能发现端详。
菜鸟在物流无人车方面动作频频,有可能会从物流场景切入,率先将无人物流车投入商用。
在无人车配送领域有很多企业早有布局,那除了菜鸟之外,还有哪些企业呢?
【重要活动通知】
点击右边链接即可报名参加:http://site.eet-china.com/events/techshanghai_eda_ip/index.html
与阿里巴巴抢占物流市场的京东,早在2016年,便展示了无人配送车样机图片,并宣称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无人配送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负责智慧物流研发的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该产品可以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并具备路径规划、智能避障、车道保持、智能跟随等功能。
根据京东方面的应用设想,这款无人车可以实现针对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进行批量送货,提高京东的配送效率。
在2017年618期间,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完成首单配送任务。
当时该无人配送车从人民大学的京东派出发,穿梭在校园的道路间,自主规避障碍和往来的车辆行人,于上午9点15分 京东配送机器人来到公共教学二楼,为正在楼内自习的李若谷同学送去了订单。并通过京东APP、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前5分钟通知她货物送达的消息,若谷同学输入提货码,配送机器人自动开启仓门,完成了618京东配送机器人的校园全球首单。
在物流末端上,阿里巴巴的菜鸟和京东谁也不想落下“无人化”这一环。
从目前披露的技术性能指标来看,京东推出的无人配送车和菜鸟“小G”的共同点很多。
首先是智能感知与定位,这是两家机器人的技术关键,“小G”会自动定位需求人的位置,并且规划最优配送路径。而京东无人车也能通过自带导航定位行程。
其次是避障功能,机器人送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阻碍干扰,比如道路行人与车辆,以及路障等。“小G”的宣传视频称其能运用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对动态实体进行准确的轨迹预测,提前进行规避。而京东无人车通过生成视差图等方式构建三维环境,检测障碍物的大小和距离,控制无人车避障。
再次,两家机器人都可以进行智能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进行下单操作且能让机器人获取需求。
另外,导航精度高也是两家机器人的共同特点,菜鸟“小G”可以将货物配送至人,京东无人车规划的行车路径能精确至厘米级。
不过,即使搭载了诸多“黑科技”,两者要从测试阶段升级为应用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对于居住在无电梯的高层公寓用户而言,两家的机器人目前都还无能为力。
当前,物流配送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种,天上“飞”的无人机送货和地上“跑”的配送机器人。“无人机送货”有亚马逊的快递无人机Prime Air、京东的配送无人机,美国初创公司Workhorsey研发的HorseFly等。国内如京东X事业部的无人配送机器人、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国外像英国Starship Technologies推出的送货机器人Starship、美国Robby 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机器人等都是行走在陆地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家真机智能公司,他们的“真机小黄马”就是一款体型娇小的配送机器人。它身高不到一米,可载重约30~50千克的物品,能够以6~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在学校等3~5千米的封闭园区内。充电2~4小时,可实现60~80公里的续航里程。
基于团队自研的ZROS(Zhen Robotics Operating System),无人配送机器人将通过3D激光雷达实现对环境的建图、定位,进行实时路径的规划。此外,面对路况变化等,还需要结合深度学习进行物体(包括行人、车辆等)检测,提高避障能力。
决策和调度方面则是团队的着重发力点。真机智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距离和路线完成智能派单,实现最优调度。调度系统构建了无人配送局部网络,未来将构建起无人配送的全局网络。
具体应用场景上,真机智能当前主要聚焦于封闭园区内即时物流的配送,即无需储存和中转的即时配送服务。鉴于当前配送机器人运行的实际条件,封闭园区道路平稳且人口密度较为稳定,有利于配送机器人前期的测试和迭代。
除了上述无人配送车之外,同类型的还有申通快递的智能分拣机器人,亚马逊的货架机器人等。
作为短途自主配送机器人,路线规划自然是一项必备技能。除了由操作人员预先设定的简单方式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可以参照精准的卫星定位和地图测算,根据行驶过程中景物的变化,实时地改变既定路线。
亚马逊的货架机器人则可以沿着仓库地板上的条形码列队行走,不发生碰撞。
申通快递的智能分拣机器人还具备自动快充能力,这款机器人检测到电量不足时,能自动找到预先设定好的电源进行快速充电,只需要5分钟,就能再连续工作4个小时,真正实现了24小时不停歇。
在丰富多样的应用机器人领域,短途配送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这一类的机器人通常不需要具备灵巧的运动能力,也不需要与人类进行复杂的语言或者表情沟通。他们只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小片区域内,通过智能导航和路线规划,便可自主地为用户提供中小型物品的配送服务。
(来源:智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