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日本人告诉你,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样的半导体?

2018-05-07 阅读:
日前,《日本时报》以《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样的半导体?》为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以下为文章正文

日前,《日本时报》以《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样的半导体?》为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以下为文章正文:ch9ednc

商业大亨马云说要为中国制造国产半导体。这是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目标。由于最近美国对一些科技出口的控制,如今这变得更为重要。问题是,中国经历几十年失利后能否最终克服挑战。ch9ednc

半导体是电子产品的基础构件,应用于从手机到超级计算机服务器的一切东西。中国早就掌握了用别处生产的半导体制造成品的本领,但充其量只是组装而已。中国想要成为产品和创意的原创者,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汽车等前沿产业。为此,中国需要自己的半导体。ch9ednc

但挑战可不小。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芯片市场,但国内使用的半导体只有16%是国产。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约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进口。为发展本土芯片产业,政府给相关企业减税,并计划投资多达320亿美元,希望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领军世界。ch9ednc

中国最早的半导体是1956年生产的,当时这门技术在美国问世不久。上世纪70年代中国重新开放商业时,官员们很快认识到半导体是未来市场经济中的关键部分。ch9ednc

但几乎从一开始就存在障碍。中国政府早期的想法包括引入日本过时的二手半导体生产线。但由于官僚主义、出货延迟和中国制造的芯片缺少用户,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零打造芯片产业在付出高昂的代价后止步不前。ch9ednc

另一劣势是缺乏资本。几十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致富的途径,它吸引了企业家和官方的投资。相比之下,制造半导体需要动辄几十亿先期投入,可能10年或更久才能见效。2016年单是英特尔公司研发投入就达127亿美元。鲜有中国企业有这等财力或经验能进行这种理性投资。中央规划者通常也抵触那种有风险、远见的投资。ch9ednc

中国似乎已认识到这个问题,2000年以来,从补贴半导体研发、生产转向进行股权投资,希望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但资金分配仍存在问题。近年来政府一直推动对半导体工厂的投资,其中许多缺乏足够技术。而那些最终开工的又很可能导致存储芯片过量,给国内产业带来资金问题。ch9ednc

或许中国面临的最大长期挑战是技术获取。尽管北京希望从零开始打造本土芯片产业,但最好的产品仍落后美国一两代。一个合理办法是从美企购买技术或与之结成伙伴关系。这也是日韩尖端企业走的路。但中国没法那样做。中国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常因安全原因遭否决。日韩等也对中方收购采取类似严审。ch9ednc

尽管存在种种阻碍,近年来中国其实已取得长足进展。中国一些企业为手机和其他技术产品设计半导体,然后把生产外包给外国工厂。同时,中国对相关工厂大笔投资,为管理者、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关键经验。这一切不会带来捷径,但或许成为一个中国耗费半个世纪仍未能建成的产业的构成要素。ch9ednc

(来源:环球科技)ch9ednc

20160630000123ch9ednc

本文为EDN电子技术设计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
    一键转发
  • 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
    请关注“电子技术设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将锂金属电池寿命提高750%,竟然只需要“水”? 随着新能源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旺盛,锂金属作为新一代阳极材料,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等优点,备受关注。然而,锂金属电池所存在的寿命短、易起火或爆炸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的商业应用···
  • 按下ON还是按住OFF,将这种开关电路升级到交流电 2024年10月14日,Nick Cornford发布了一个名为“按下去再按上来,这种开关有哪些门道?”的设计实例(DI)。对于直流电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DI,但对于交流电压呢?
  • 协同创新,助汽车行业迈向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的未来 汽车行业正处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而半导体企业站在这一变革的最前沿。这一转型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颠覆性的技术以及更短的开发周期。加强半导体制造商、一级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对于应对这些复杂情况及推动行业迈向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的未来至关重要···
  • 将单电源单端输入改成伪A/B类差分输出放大器 该放大器采用Barrie Gilbert的微混频器拓扑结构可将单端输入转换为单电源A/B类电流输出···
  • 加强低功耗FPGA的领先地位 在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从以云端为中心到以网络边缘为中心的创新转变正在重塑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方式···
  • 打造下一代家用机器人:精心构建智能化、集成化和电源优 ​​​​​​​今天的家用机器人不仅仅是工具,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伙伴,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性和互动性。设计这些结构紧凑、功能强大的机器需要克服连接性、电源和外形尺寸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每一次突破都使我们更接近全面集成的智能家居体验···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