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EDN发布的《华为5G市场遭七国抵制,问题出在哪?》中的一句“中国移动选择将最大的5G订单交棒给了诺基亚,签订了高达78.4亿的订单,让很多人替华为惋惜。”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并称中国移动是汉奸。
(部分留言)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选择诺基亚的原因进行分析,看中移动这一举动到底是“汉奸”还是“商业互赢”。
7月10日晚间,诺基亚宣布与中国移动正式签署价值10亿欧元框架协议,称将和中国移动一起在未来共同建设5G网络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
根据新协议,中国移动将聚焦5G典型场景和网络的实际应用需求,梳理人工智能应用于无线接入网的用例,主导整体技术方案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未来网络资源的按需自动分配能力,以确保运营商未来可以提供多样性的差异化服务。
诺基亚与中国移动将联合在杭州创建一个开放实验室,将基于最新的诺基亚云基站平台解决方案以及AI的中间件技术,通过引入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商,双方将进一步打造开放5G接入网生态,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无线接入网优化方案并进行验证性研发,实现包括云虚拟现实游戏在内的端到端系统演示。
中国早就开始为了迎接5G做准备工作。早在2013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就联合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推进组指导了华为、中兴、大唐等电信企业在全球最大的5G试验场北京怀柔进行测试。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陆续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及业务与应用示范。按照目前政府和运营商公布的计划,2019年5G就会实现试商用,2020年将正式商用。
另一方面,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创新投入,中国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5G战略布局专利。在5G专利领域,即便与老牌的高通、爱立信等公司相比,华为、中兴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遑多让。此外,作为5G协议Polar码的主要支持者,华为目前的优势比较明显。
截止到2017年底,华为对于5G技术的研究费用已经达到了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虽然花费了如此昂贵的费用,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华为最后成功取得德国认证机构颁发的首张5G产品CE-TEC(欧盟无线设备指令性认证)证书,并且由此正式奠定了华为在5G时代的世界重要地位。此前华为还在欧洲开启5G成果的路演展示,其主要的5G技术将应用到无人汽车、VR(虚拟现实)、WIFi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和通信设备中去。
虽然在全球5G无线技术布局上,高通、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网络设备、智能手机厂商都是重要力量,但在5G的研发上,华为支出最多,几乎是中兴的7倍,爱立信的3倍,诺基亚的2倍,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且在4G移动通信技术上,华为有个有的专利是最多的,多大603件。
同时,华为作为5G设备生产商,在后续5G真正开始商用的时候,也能产出大量的5G设备。 对于国内的运营商来说,华为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一是技术领先,二是没有关税上的问题,三则是在专利上付出的相对会比较优惠。
具有这么大优势的华为,中国移动为什么却选了诺基亚?
最开始,中国三大通讯巨头的通信基建是由这5家公司来承包,这5家公司分别是:中兴,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上海贝尔。这之中,华为一支独大,基本占去了份额的35%,其次是中兴20%,爱立信与诺基亚共同占去了35%左右,上海贝尔不到10%。本来,移动的通信基建基本上都交给了华为、中兴、爱立信以及上海贝尔,本没诺基亚什么事。但随着上海贝尔被收购,格局发生了变化。上海贝尔的设备是原来的阿尔卡特的,后来合并在中国叫上海贝尔(其实是阿尔卡特朗讯),后来被诺基亚收购了阿尔卡特朗讯,就变成诺基亚的了。
目前而言,中国的大部分的移动通信市场是被中兴、华为占据的,两者之和超过55%,剩余部分为诺基亚和爱立信所有。诺基亚的核心网和基站设备目前在移动(阿尔卡特部分),联通(诺基亚、西门子部分),电信(朗讯部分)都有有部分区域。
而现在移动公司与诺基亚签的订单,主要条约是对5G核心网的改造,之前移动的2G/4G核心网是诺基亚做的,现在要改造成5G,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移动只能选择诺基亚。
此外,虽然现在诺基亚的发展不如前几年势头猛,但现在的诺基亚好歹也是一家在芬兰,德国,法国,美国和中国都有重要的据点的全球性公司。华为虽然在5G的技术层面做得比诺基亚好,但上诺基亚5G工业互联网领域显然更胜一筹,而移动的5G合作框架涉及到很多工业领域。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移动把这么大的单给了欧洲,欧洲也会把电信市场开放给我国的华为、中兴等公司。所以,这也算是一种舍小保大的做法,并且此次合作是国家支持的,也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综合整理自华尔街见闻、太平洋电脑网、百家号、中油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