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文章所披露的公文中写道:离职者名叫张小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是未来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用的“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级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
文章中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离职跳槽去了一家名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蓝箭)后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张小平以“这事得咨询我们公司领导”为由,表示不能回应,婉拒了采访。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则表示,张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职该公司,平时在西安工作。
这家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致力于小型运载火箭研制,系国内最早成立的致力于小型运载火箭研制的企业。
据了解,蓝箭航天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创想天使基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2017年更是先后完成了上市公司金风科技(002202.SZ)领投的B轮融资和浙江湖州市军民融合专项基金超2亿元的资金支持。
创始人兼CEO张昌武毕业于理工男的摇篮清华大学,拥有MBA学位,先后在汇丰银行运营部、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亚太区战略部工作,主要从事汽车金融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运营管理经验。他还参与过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在国内的一系列股权投资,及投资后的股权管理,在国际合作及企业战略规划领域有较深的积累。是个标准的金融圈人士,拥有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
除了张昌武,蓝箭航天其他几位合伙人身上的科研色彩显然更浓厚。
创始人兼CTO吴树范,曾在欧洲宇航局工作近15年,是宇航系统高级工程师。
蓝箭航天董事长王建蒙,是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
目前全世界有约8000颗在轨卫星,俄罗斯政府拥有约47.5%,美国政府拥有约25%,商业公司拥有约10%,欧洲拥有约4.9%,中国拥有约3.1%,日本拥有约2.2。
所以目前的大致情况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卫星工程能力和技术和积累,都超过我们许多,中国和欧洲是标准的第二梯队。俄罗斯退步的厉害,咱们极有可能近些年超越他们成为第二,欧盟内部纷争不断,基本也失去了航天市场竞争力,中国航天的商业化份额在世界上极小,而且这个比例还会不断受到挑战。
从世界范围来看,Space-X,Blue Origin这一类民营航天公司的崛起已经是大势所趋,他们是标准的以商业目的建立起的公司。优势自然不用说,NASA大量的技术输血和订单投食使得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根本找不到对手,轻松碾压并牢牢占据未来的世界航天市场。
但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不过,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已超过60家,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进入9月以来,一度少人问津的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9月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际荣耀”)研制生产的双曲线一号(SQX-1Z)商业亚轨道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火箭搭载3颗立方星升空,其中1颗完成降落伞着陆回收。
9月7日,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第二枚商用亚轨道火箭——OS-X1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国家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该发射行动距离该公司5月17日首飞仅三个多月。
9月7日,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途探索”)与绵阳市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除获得绵阳市资金和政策扶持外,星途探索将在军工名城绵阳打造其商业运载火箭生产制造基地。
9月6日和9月11日,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TQ-12)燃气发生器和关键件副阀产品分别完成交付,后续支持系统也将在9月陆续交付。蓝箭航天在火箭液体发动机领域先人一步。
两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以及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加紧布局,为近三年悄然崛起的中国商业航天又添了一把火。
虽然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企业正在悄然崛起,但从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成本及推广代价来看,当下中国的商业航天事业还将以政府为主导。
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国依靠当前世界上最丰富的工业和制造业体系,及极其强大的军工和国防和航天工业体系,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将超出了很多人想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这些主流公司航天还相距太远,必须做好人才储备及培养工作,让张小平们拥有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及资源专心做好研发,才能在风口来时,让中国商业航天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