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中医的重视日益明显,美国总统特朗普本身也对中医非常认同,去年签了一个法案,在全美国范围内推广中医,并让中医介入美国的医疗保险。
那为什么中医发展的并不好?伤寒派田曾流大师曾荣修的弟子解渤归纳了一点:中医无器。
他认为,中医3000年来使用的工具只有三件:一把草,一根针,一把火。从秦始皇时代到现在,中医的工具几乎没有变化。
一件我看起来很有意思的事情是:解渤的中医知识,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美国完成的。
而现在他创立的太一科技,公司几十位员工,只有两位医生,其他都是硬件工程师。他们与上海微电子所等重新定义了传感器(基于压力型),以脉诊仪硬件的方式,为脉创造了实时3D动态图。
在7月5日“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他指出中医目前的唯一有效的数据入口是:脉学。
为什么举国之力开展了40余年的发展仍没有做出让市场满意的脉诊仪呢?
“我们中国99%研究脉学的团队和方法都掉到了坑里,临床上最容易用工具测量出来的波,并不是老中医用三根手指摸出脉。”解渤指出。
太一科技是用另外一个方法沿着田曾流、田鹤鸣、曾荣修老先生脉学的实践和理论研发的智能脉诊仪,把脉像照相机一样还原,不管是什么派别都可以用,测量的实时3D图,基本能看得出来脉是否有气无气,有力无力,有血无血,有没有气血,亏不亏,饱满不饱满,沉不沉,浮不浮,有没有寒热等。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西医的区别,解渤用“软硬件”来区分中西医(这个比喻笔者是第一次听到):
中医研究的是人体的“软件科学”,因为古代的礼教不允许去触碰死人的尸体,尤其是亲人的尸体。
而西医是人体的“硬件科学”,西医最主要的一个古老源头是古埃及,解剖人体和制作木乃伊过程有5000年历史,奠定了西医的基础。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上,主持人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先生做了现场调查:脉诊仪什么时候可以商用?
结果现场投票结果比较悲观,1~5年的选项,大部分人选了5年后。
“要是2024年才能商用的话,我们公司估计也黄了。”解渤自黑了一把。
太一科技6月份已经发布了其第一代商用脉诊仪,但现在稳定性和量产还有困难,7月份大约只能生产30台。
“我比较乐观,认为2020年就可以商用了。” 解渤谈到,这款脉诊仪已经开始开模做量产的前期准备,量产后会做第一个闭环。第一个闭环大约只需要三个月,因为软件、治疗方法、药物甚至病人社区都准备好了,就差这个工具。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兵对“商用”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解读。
王云兵认为这取决于把脉诊仪作为二类医疗器械/软件,还是仅作为中医辅助疗法——后者的话2020年商用没问题。“但如果要作为医疗器械替代普通的中医,那么不确定因素非常大。”他指出。
这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打造智慧医疗电子产业链”,恰好 另一家台湾的公司汇嘉健康生活科技也推出了脉诊仪的产品。
该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兼CEO杨淑贞介绍,其产品采用光纤作为新型态高敏感度高精准度的生理感应器,利用光纤变形或震动产生光衰减,透过光衰值转换为电子信号计算变化,可实现非侵入性监测人体生理活动包括呼吸、心率、脉搏波、血压、睡眠分析、活动状态,亦可监测温度、湿度等变化。
解渤认为,我们正处于历史的交叉口上。
“现在韩国、日本、美国也都在大力研究脉诊仪,其中韩国对脉诊仪的研发比中国还要早。”他补充道,未来在世界上要争夺中医话语权,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一个世界的中医的脉学标准。
有了统一的标准,中国才能站在高地规划全世界的中医发展。如果中医脉学标准被韩国、日本制定并变成统一的标准,那我们会非常的被动。
他指出,这个标准必须得是一个现实的标准,一个经得起考验,能够重复试验的标准,是用实验科学检测出来的标准,跟疾病、重大疾病治疗、诊断,能够完美的联合和结合起来的这样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