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在转发《美国工厂》的各类评论,自8月22日上映以来,福耀玻璃股价从21.35元上涨至8月28日收盘的22.72元,市值增加了34.77亿元。
28日福耀玻璃发布了2019年的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2.87亿元,同比增长2%;上半年净利润15.1亿元 同比下降19.43%
半年报发出后,福耀玻璃的股价就快跌回到了纪录片上映之初的价格,今日(9月3日)收盘21.90元。
即使在汽车制造业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与同业竞争者相比,福耀玻璃的毛利率水平仍居于高位。平安证券的研报显示,占据全球汽车玻璃市场超过八成的四家公司中,福耀玻璃的毛利率长期处于40%左右,而其余三家则集中在25%-30%的区间内。
《美国工厂》中福耀的故事,更多的人可能看到的是文化的差异,但其中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或许对我们的读者更有参考意义。
福耀年报中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工厂并不是福耀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厂。
早在2011年,福耀就在俄罗斯开建了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2014年至今,福耀每年在海内外的在建工程都有20余个。
而以1500万美元收购美国代顿市工厂的同一年,福耀美国又出资2亿元在伊利诺伊州独资设立子公司,并收购了玻璃产品供应商PPG名下的两条浮法玻璃工业生产线。
在纪录片中,曹德旺算了四个方面的成本:
税收/能源/运输的成本,基本抵消掉了人工成本的差异,福耀美国工厂的毛利率跟中国差不多。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玻璃行业的特殊性,要贴近用户,从两张地图上可以看出来:
一个是美国工厂附近3小时车程内的汽车制造商,包括通用、本田及福特等。
一个是来自方正证券的一张图,显示了其国内子公司覆盖到的国内汽车制造商。
如下图所示,近三年来,福耀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稳步增加。
未来世界在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将是全球化的,不论是产业工人还是背双肩包的“码农”,都面临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竞争。中国人不仅是和美国人竞争,同样有来自东南亚或其他国家的人参与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一样,体现在制度性成本的竞争,包括人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成本等。
我们的读者已深深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2018年Aspencore全球双峰会(即全球CEO峰会&全球分销与供应链峰会)备受关注的原因,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业界领袖人物及供应链上下游齐聚深圳探索影响未来的技术与趋势,点击 这里⇒(doublesummits.eet-china) 回顾2018峰会现场。2019年的全球双峰会定于11月7日~8日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召开,豪华演讲嘉宾团即将揭晓,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小编微信,回复“双峰会”入群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