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说,大家在拍照时一般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 “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制作指纹膜的工具
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随后,“拍照比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的网友还调侃称,照片在美颜时磨皮开到最大,影响不大;还有网友担心指纹被识别,脸咋办?
其实早在2017年,EDN就报道过相关话题《摆V拍照会被盗指纹?安全专家却持不同意见》,关于“剪刀手拍照会被盗取指纹”的消息早在2014年就有提出。
鉴于这次人民网都被拉下了场,于是各路专家又再次辟谣。
针对此事,业内专家九滴水表示,“纯属谣言,无需担心。”
他提到,指纹即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
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伸出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三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叫斗形纹;有的纹线像簸箕似一边开口,叫箕形纹;有的纹形似弓, 叫弓形纹。
除总体形状不同之外,各人指纹纹形的多少、长短也不同。
如果把指纹放大,可以发现指纹上有不同的细节特征,共分为9种:分歧;结合;小眼;小点;终点;短棒;勾;小桥;起点。
目前,基于指纹识别的所有科技成果,不管是犯罪现场指纹比对、还是支付宝指纹支付,或是手机指纹解锁,利用的都是指纹上的这9个细节特征。
通常,人类成年后,指纹的结构、形态基本不变,每根手指上指纹的细节特征也不会改变。细节特征的大小、形态、二维坐标都相对固定,这也是人们做指纹比对的前提,如果一枚指纹看不清楚细节特征 ,那么这个指纹就会被称之为“废指纹”, 不能被任何领域利用。
在犯罪现场,提取指纹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粉末刷显、试剂显现、多波段光源等多种手段。
这些指纹在显现出来之后,需要拍照固定,拍照所使用的设备多为高分辨率的细目镜头,价格昂贵;镜头之外,还必须配合特种光源,才可以拍摄得足够清楚。
同时,在拍摄指纹过程中,必须放置比例尺,多次对焦后,超近距离拍摄,才可以获取到清晰的指纹图片样本,用于比对。
最后,在比对的过程中, 指纹要放大到足够大,且足够清晰,才可以观察到细节特征,这也是认定指纹的关键。
除此之外,目前最常见的提取指纹特征方法并不是通过照片获取,而是从按手印的合同上或者从手机壳、玻璃等光滑表面拍摄的汗污指纹,“剪刀手泄密”的情况并不多见。
安全行业专家指出,大多数安全工作者或密码工作者只会把生物识别技术看作是读取一串方便记忆的口令,而不是一种安全验证技术。另外,防范指纹泄露主要是防范身边的人或入室行窃,因为指纹验证技术基本上都用在身边的设备如手机、门禁上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的信息安全专家沈剑教授表示,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一张照片便获取指纹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可能性,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离我们的生活还是太遥远了。
“现在的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就是因为其可靠性,现在大众应用的安全的识别技术都需要通过皮肤的接触,是独一无二的,不接触,是无法获得指纹的。但是,我们在一些好莱坞大片,比如《飓风营救》中,特工父亲利用一张很模糊的男子照片,便使用特殊软件将照片放大,最终得到其头像清晰图像,再利用指纹库找到了其真实身份,在一些特殊保密领域,这样的技术也许确实已经有了应用,但是,这需要特殊的处理分析软件,而且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成本必然非常高。”沈剑表示。
他认为,把这样高端的技术使用到一个普通人的照片上,可能性很小,“犯罪成本太高,这样的技术又能有几个人掌握,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另外,剪刀手现在不是也很少有人比划了嘛,换个姿势也不难。”
如果非要讨论拍照泄露指纹,不乏想想现在“刷脸”技术应用已较为广泛,为了安全,难道要劝大家不要拍照或者只拍无脸照?
(责编:Demi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