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消息一出,小米集团港股在尾盘迅速拉升,涨幅一度达到12%,暴涨近900亿后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截至收盘仍保持大涨6.42%,收于30.65港元。
2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回应称:“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但公告中的“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既没有否认造车的意向,也没有承认造车的动向,而事实上,对小米而言,相关领域布局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2014年,而这些传闻又被官方一一否定。
在2014年小米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的一年内,小米接连申请了9项与汽车相关的专利,包括定速巡航、驾驶辅助以及小米手机NFC车钥匙等,并在同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频繁的动作一度令人考虑其投身造车的可能性。
2018年,小米内部也曾启动过名为“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2020年1月7日,小米曾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相关专利,公开号为CN106476952B,分类为无轨陆用车辆。摘要显示,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可用于提高档位设置的准确度。6月,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
最接近官宣造车的一次便是去年11月流出图片:“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售价为84999元”。随后被辟谣。
期间,雷军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曲线试水造车大业,雷军更是蔚来汽车的第一位投资人,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则分别参与小鹏汽车的A1轮和C轮融资。此外,雷军系在汽车领域投资企业近30家,被称为汽车圈最强天使投资人。
关于造车的铺垫与造势,小米已经走过了7年的时间。
据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经达834件。
其中,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据悉,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早于2013年便已启动,并在2015年左右开始国际专利布局,2015年到2019年的申请量分别是187、186、113、82和70件,2020年预测(部分专利未公开)申请量约为134件。
此外,小米还进行了一定国际专利布局,13.67%的专利是国际专利。
目前小米汽车相关专利技术以原创为主,尚未深入到汽车整体结构的设计,更多的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
除此之外,汽车研发需要资金支持,为此小米于去年补充了“资金弹药”。
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559亿元,2020年底小米通过增发配售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获得近40亿美元资金。
从小米的内部来看,手机业务早已不是其盈利核心。尽管小米自2018年以来出货量稳居世界前四,但从2019年报来看,手机业务占营收59%但其毛利润仅占总毛利润的5.7%;反观其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总营收30.7%,但是毛利润则占总毛利润的45%。
手机市场的蛋糕已经很难再做更大,如何依托小米构建的生态拓展业务成为小米自发的诉求。
目前来看,以智能为核心,以手机为平台的小米生态框架已经搭建完毕,汽车则成了小米继续抓住互联网流量的红利,把我下一个流量入口的关键。
此外,小米造车同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都不同,可以继续延续小米手机的策略,软件为核心,采购外部成熟的硬件,继续主打“年轻化导向”、“薄利多销”、“小米生态”,想来小米也是想在未来可期的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责编:D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