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DeepSeek,一款近期火爆全球的开源AI大模型,正与GPT-4、Sora等模型一起,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算力竞赛。随着AI训练规模的指数级增长,计算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算力不足,功耗爆表,传统芯片难以支撑未来AI需求!
当前主流的冯·诺依曼架构已无法跟上AI发展的步伐,存储与计算分离导致数据搬移成为巨大瓶颈。这不仅拖慢了计算速度,还消耗了大量能量。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存算一体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这一创新技术让AI计算直接在存储单元内完成,大幅降低数据搬移的功耗和时间开销,真正实现计算与存储合二为一。
忆阻器(Memristor),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71 年,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教授在理论上提出了它的存在。然而,这个“电子世界的遗珠”一度被遗忘,直到 2008 年 HP 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制备出忆阻器,人们才意识到,它可能会成为改变计算格局的关键。
忆阻器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存储单元,同时还能进行计算!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硬盘不仅能存储数据,还能直接进行深度学习计算,那么 AI 训练的速度将大幅提升。忆阻器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存算一体架构的核心组件。
忆阻器的核心特性
● 非易失性存储:即使断电,数据仍然得以保留。
● 高并行计算能力:大规模忆阻器阵列可以同时存储和处理数据。
● 超低功耗:相比传统存储器,忆阻器计算能耗更低,特别适合AI计算。
在AI计算领域,忆阻器的优势尤为显著。它能够模拟神经网络中的突触行为,使得类脑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未来的AI计算不再依赖庞大的GPU阵列,而是能够用更加高效、低功耗的方式进行智能学习。
可靠性与一致性问题
忆阻器的开关特性和数据存储能力可能受到制造工艺的影响,导致器件的性能不稳定。在AI计算过程中,即使是微小的误差,也可能导致推理精度下降,这对忆阻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存储密度与集成度
当前AI计算任务需要极高的存储密度。如何让忆阻器适应高密度存储需求,并与先进CMOS工艺兼容?业界正在探索HBM(高带宽存储)堆叠技术,将多个忆阻器阵列垂直集成,提高存算一体芯片的计算能力。
低功耗与高计算吞吐量
相比传统存储架构,忆阻器存算一体的计算方式降低了数据搬移的功耗。然而,如何提升计算吞吐量,使其真正适用于AI训练任务,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如果忆阻器要真正进入AI计算的核心,精准测试是绕不开的环节。忆阻器测试涉及多个方面:
器件级测试
器件级测试主要关注单个忆阻器的基础性能,包括:
● 直流(DC)扫描测试:测量忆阻器的 I-V 特性,确保其开关状态的稳定性。
● 脉冲(AC)测试:研究忆阻器在 AI 计算中的突触可塑性,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方式。
● 耐久性测试:研究忆阻器在反复读写后的性能衰减情况。
阵列级测试
当忆阻器应用于存算一体芯片时,需要进行阵列级测试,以验证其在大规模协同计算中的表现。测试内容包括:
● 存算一体芯片的计算精度测试,确保大规模忆阻器阵列在AI任务中的计算误差可控。
● 端到端AI推理性能测试,直接运行神经网络算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
● 数据保持特性,评估忆阻器在长时间存储时的稳定性。
现实环境模拟测试
为了确保忆阻器可以应用于实际场景,需要进行多种环境因素的模拟测试:
● 温度可靠性测试,研究忆阻器在不同温度范围(如 -40℃ 至 125℃)下的稳定性。
● 湿度影响测试,确保忆阻器在高湿度环境下不会发生数据丢失。
● 辐射耐受性测试,评估忆阻器在航天、医疗等特殊环境中的适用性。
作为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设备提供商,Tektronix提供全面的忆阻器测试解决方案,帮助研究人员和企业加速忆阻器技术的商业化。
4200A-SCS半导体参数分析仪
● 高精度源测单元(SMU):支持 DC、低频 AC 测试,确保忆阻器的电学性能。
● 纳秒级脉冲测量(PMU):精准测试忆阻器在 AI 计算中的动态表现。
矩阵开关测试方案
Keithley 3706系列矩阵开关,适用于大规模忆阻器阵列测试,低漏电特性确保精准测量。
自动化测试与数据分析
Tektronix TMAS平台,支持Python可编程测试,提供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分析。
忆阻器存算一体架构正在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将进入商业化应用。随着AI大模型计算需求的持续增长,忆阻器将在高密度存储、低功耗计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ektronix将继续推动忆阻器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存算一体计算架构的未来提供最前沿的测量方案。了解忆阻器测试更多产品资料,https://www.tek.com.cn/products/keithley/4200a-scs-parameter-analy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