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电子学书籍中,“单位脉冲”(或“狄拉克脉冲”)都是以公理形式呈现的,但这忽略了其物理意义,尤其是实际实现。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虚拟实验来定义这一重要波形,以强调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单位脉冲是由理论物理学家P.A.M. Dirac在20世纪20年代在其著作《量子力学原理》中通过所谓的狄拉克函数δ(x)引入的。该函数在除原点外的整个实轴上都为零,而在原点处趋向于+∞,由于不存在具有此性质的函数,δ(x)被称为非真函数。后来,这个概念通过分布的概念被公理化,但与此同时,许多数学家并不接受这种形式主义。
例如,著名数学家John Von Neumann在其名著《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中写道:“Dirac的方法…完全不能满足数学严谨性的要求…例如,该方法遵循这样的假设:每个自伴算子都可以写成对角形式。而对于那些并非如此的算子,则需要引入具有自相矛盾性质的“非本征”函数。”
这里对狄拉克δ函数的看法显而易见。不过目前,狄拉克δ函数不仅用于量子力学,还用于电子学、电气工程和信号理论等许多其他领域。
让我们参考一个纯电阻电路,它受到持续时间为T0的矩形脉冲的影响(图1):
图1:纯电阻电路,其中输入电压由公式(1)给出
图2中绘制的电流由以下公式给出:
图2:图1电路中的电流
图3中绘制的电荷由以下公式给出:
图3:公式(2)给出的电流对应的电荷
从几何学上讲,电荷的最大值(Q0)是边为T0和I0的矩形的面积:Q0=I0T0。
让我们重复实验,重新施加(1)式的矩形脉冲,但持续时间变为T<T0,幅度更大,以使电荷值Q0保持不变。如上所述,Q0是电流图矩形的面积,因此可以方便地根据i(t)进行推导。
矩形的面积相等:
最后一个方程给出了矩形脉冲的新幅度。该过程可以不断迭代,或者更好的方法是,假设T<T0为独立变量,然后研究电路在T→0的极限下的行为。由于我们希望最大电荷Q0的值保持恒定,因此,通过将各个量用Q0表示,可以方便地摆脱T0的限制。通过对符号进行重新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下标T提醒我们这个量是一个自由参数。图4中的图表总结了T0和T<T0时的趋势。
图4:公式(5)-(6)-(7)的趋势
根据公式(3),我们得到:
当T→0时会发生什么?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将极限算子应用于最后一个等式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元素:
让我们尝试将极限算子放在积分符号下:
从方程(6)可知:
这又让我们回想起之前提到的狄拉克δ函数。更重要的是,积分(10)是有问题的,因为在积分的下界中,被积函数存在一种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奇点。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如何摆脱它,我们假设方程(11)可以重写如下:
下列方程给出了狄拉克δ:
这个过程的结果在概念上很简单,因为如果我们不断减小脉冲的宽度,同时保持封闭面积恒定,那么在宽度无限小的极限内,振幅必然趋向于+∞,面积将以0-∞的不确定形式出现,这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会给出一个有限量(Q0)。
方程(10)变为:
摆脱积分下限奇点的一个巧妙方法是将后者移至−∞,然后通过对纵坐标轴对称的方式重新定义电压vT(t),从而重新定义电流iT(t):
此外:
应用极限运算符:
这次将极限算子放到积分符号下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我们已经将积分的下限从0移到了−∞:
因此:
图5中显示了电流强度达到T→0时的极限运行情况。
图5:函数(15)在T→0+时的图形。脉冲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无论T是多少都是常数,等于电荷Q0
单位步长由下式给出:
它常常与Heaviside函数混淆,因为两者在t=0时都有有限的不连续性,不过与单位阶跃不同,后者在t=0时没有定义。
请注意,狄拉克δ是单位阶跃(也是Heaviside函数)的导数。在Mathematica中,狄拉克δ和单位阶跃是内置函数,可通过命令DiracDelta[]和UnitStep[]调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小练习,我们将在下一期文章中给出答案。
练习1:确定电阻在狄拉克脉冲作用下因焦耳效应而耗散的功率。
练习2:当输入信号是相对于二极管反向偏置的狄拉克脉冲时,研究包含二极管和串联电阻的电路的整流特性。
(原文刊登于EDN姊妹网站Power Electronics News,参考链接:Scientific Notes on Power Electronics: Unit Impulse and Unit Step,由Ricardo Xie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