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由ASPENCORE主办的“2021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上,微软公司首席技术顾问管震先生针对智慧城市做了“智慧城市演进中三个无法忽视的话题”的主题演讲。
智能化在智慧城市的进程中走得很快,年负荷增长率约15%到17%,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中国,达到23%,而且基数很大。在智能化上,中国已经领先全球了。管震指出,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一定会碰到三个问题。
智慧城市是为谁服务,是为管理者还是为老百姓?
管震指出,探讨智慧城市的首要问题,是要看自身的历史定位。如果一个城市脱离了自身的历史定位来谈智慧城市,很容易天马行空。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历史条件、基础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
民生需求放在什么位置?这在做顶层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传统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涉及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与资源,社会、健康等,每个主管领导都是满足自己的业务需要。在新的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多了一层——使能性技术层,包括数据服务、共享服务等,使别人也能够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增长,传感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采集的数据也不断增加。
管震给大家介绍了比较通用的智慧城市数据利用图,图中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分层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模型、建模的方式,用于不同的业务。
他以几度智慧城市排名第一的纽约为例。纽约把以前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脱敏之后开放出来,变成开放数据源。其中微软也定义了开放数据运动的标准。数据开放出来之后,大家都可以去找。有兴趣参与城市治理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等。智慧城市中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想要的智慧城市,例如,希望周边绿化好一点,希望鸟叫声小一点,希望蚊子少一点,通过开放数据做出更多变化。
智慧城市要落地,除了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使用数据,还需要小型验证。智慧城市管理需要保证一致性,以实现持续运营。
管震以修路为例做了讲解。示意图中有一条路,这条路分为三段,第一年修了第一段,第二年修第二段,第三年修第三段。第一年招标,A公司中标,做智慧路灯和智慧车路。可是A公司第二年没有中标,B中标修B段,但是A公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把标准提供给B公司,因此A、B两段路接不上……依此类推。于是一条路修出来之后,分成三四段甚至更多。每段路灯打开的时候,要一段一段地开。在这个灯杆下面有Wi-Fi,那个灯杆下没有。
智慧城市才几年,但十年以后会怎样呢?很可能推翻重来,因为前面的A公司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代码为什么要这么写,采用的是什么协议。系统复杂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管震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把数据以相对标准的方式开放出来,以经济的模式,把自己的数据和功能包装成一个API,开放给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未来自己进行维护,或者由别人接手进行维护,都会更加容易。
在持续运营的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你开始连接数据、利用数据实现更多的智慧城市应用的时候,数据的安全性也成了运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