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针对电话的历史进行了一番研究,偶然发现一个很久没见到的技术专有名词:‘erlangs’(即话务量)。在早期固定电话主宰整个世界的时代——以其专用电路交换回路在本地局端(CO)和用户电话之间或是局端之间透过「主干」线路通讯的那个年代,‘erlangs’可说是一件大事。
那么,什么是‘erlangs’?它其实是电信流量测量的单位,表示连续使用一个语音路径。在实务上,它用于描述一小时的总话务量。例如,如果一组用户在一小时内拨打了30通电话,而且每通电话的平均通话时长为5分钟,那么流量数据就如同下表所示。
在‘erlangs’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的全盛时期,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时有无数的相关文章、教程、分析和教科书以及大量实地研究数据,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erlangs’和话务量。传奇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更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所有与‘erlangs’相关的事情上。现在,当然,‘erlangs’一词已经很少被引用了——它们几乎就像是尚未建造的「过时工程指针博物馆」(Museum of Obsolete Engineering Metrics)打算收录的备选指标之一。
但是,即使‘erlangs’消逝了,我们仍然依赖许多较旧的指标;即使是不起眼的运算放大器(op amp)也还有让供货商预期要在其数据手册上提供的一长串标准参数清单。当然,还有一些新的指针和质量因子(FoM)。随着各种应用、技术以及设计人员和终端用户优先事项分别以预期和意想不到的新方式发展和进步,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指标(metric)和FoM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有点模糊也带点重迭的主题。我喜欢将指针视为基本规格或性能参数,例如最大工作电压或静态电流。某些情况下,或多或少总是比较好;而在其他情况下,这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例如,一旦额定值超过系统电压,您是否需要更高的最大工作电压?相形之下,FoM通常稍微复杂些,因为它通常是一个比率,显示在两个规格 (如watt/cm3)之间的相对平衡或权衡。
常用的FOM相当多,例如:
一项越来越受关注的指标涉及电动车(EV)及其充电时间。虽然绝对范围显然会有问题,但许多用户也担心这相当于汽油加满时间。它是车辆和充电器装置的功能,而不是电池本身,而且通常表示为英里/分钟(或公里/分钟)。
随着技术和优先因素的发展,质量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您最常引用的指针或质量因子是什么?是否有一些较旧的指标你觉得过时不再普遍使用了?没什么指标作用了?您认为有哪些更相关的新指标或是您曾经设计过什么指标?
(原文发表于ASPENCORE旗下EDN姐妹媒体Planet Analog,参考链接:Good, better, and best: What’s your performance metric?,编译:Susan Hong)
责编:Demi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