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EDN小编了解,华为海思官网显示,其支持全球各种制式的模拟电视(ATV)主处理芯片Hi3731V110上,内置的是海思自研RISC-V CPU。
据官网显示,这是一颗支持全球各种制式的模拟电视(ATV)主处理芯片,内置海思自研RISC-V CPU,采用LiteOS操作系统,支持NTSC/PAL/SECAM制式解调,支持USB播放,支持主流的视频格式包括MPGE2,H.264,H.265,RMVB等,支持主流音频解码及音效处理,以及海思自研的SWS音效处理,支持CVBS/YPbPr/VGA/HDMI 1.4输入,内置Memory,支持LVDS和miniLVDS接口,支持主流的Tconless屏。
这并非华为采用自研RISC—V CPU的首款产品,早在今年5月,EDN就报道了华为助力推广鸿蒙系统的Hi3861开发板,文中指出,从其开发环境介绍中,有提到使用gcc riscv32。由此可以看到,华为这个Hi3861应该是RISC-V开发板。
首先, RISC—V是完全开放,不受限制的。
RISC-V指令集可以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以及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
它遵循BSD授权协议,不但使用不受限制,甚至开发者可以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指令集架构闭源、收费。这都是完全运行的。
虽然该项目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许多贡献者是该大学以外的志愿者和行业工作者。而且为了保证中立性,RISC—V基金会的总部特意从美国迁至瑞士。官方毫不避讳的表示,这就是为了确保美国之外的大学、政府及公司可不受**影响使用开源的 RISC-V。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基金会最核心的13名会员中,除了西部数据和SiFive其余都为中国企业。其中包括有能力基于Arm架构开发出高性能SoC、CPU的华为,以及在国内,手机SoC设计能力仅次于华为的紫光展锐。
其次,RISC—V技术上的优势也很明显。
关于RISC—V架构性能的描述
有科技媒体称,x86的特长在处理数据的量上,而Arm的特长在处理数据的速度上,二者各有优势,难以互替,而RISC—V则兼具二者一定的优势。
该指令集用于现代计算设备,设计者考虑到了这些设备用途中的性能与功率、效率问题。除此之外,RISC—V还具有众多支持的软件,这解决了新指令集通常的弱点。
架构精简,门槛低
RISC-V基础指令集只有40多条,加上其它的模块化扩展指令总共几十条指令。 RISC-V的规范文档仅有145页,而“特权架构文档”的篇幅也仅为91页。
早已商用架构的x86和Arm架构,为了能够保持架构的向后兼容性,其不得不保留许多过时的定义,导致其指令数目多,指令冗余严重,文档数量庞大,所以在这些架构上开发的门槛很高。
模块化
RISC-V将不同的部分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试图通过一套统一的架构来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种模块化是x86与ARM架构所不具备的。
除此之外,RISC—V架构还具有完整的工具链、易于移植等优势。
责编:D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