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走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路上,被认为可能是行业里的最后一个万亿市场。大部分人认为,这个市场更大的变化会聚焦无人驾驶、激光雷达等,但在第十二届松山湖中国 IC 创新高峰论坛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的机遇和产业化之路”圆桌讨论上,EDN电子技术设计的记者发现:汽车底盘,马上要发生巨变。
传统的汽车底盘可是说是汽车工业的象征,但很快,整个车的底盘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底盘变了带来哪些变化呢?北京翊辉科技有限公司CEO荣辉认为,第一个,车分家了。未来底盘是通用的,上面扣什么样的壳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车,会出现专业底盘厂。第二,同一个底盘,扣上不同的壳子变成不同的车。通用性增加了,车成本就降了很多。
未来的底盘就两部分:4个轮单元+中间的轮板,“底板就像个大滑板一样”。
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明指出:“我们认为还是(智驾域)跟座舱域融合。因为有高算力的芯片,座舱域的融合比较好一些。再往下走,融合底盘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底盘对可靠性要求更高,需要万无一失的。座舱域是高算力的,没有开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很多算力可以释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和座舱域融合对车的融合架构影响比较小一点。”
此外,智驾域和座舱域集成效率更高,不过缺点是再要过车规。单片机可能是地标的,和座舱域差别不是很大,所以性价比上来说可能是最优的。
北京翊辉科技有限公司CEO荣辉认为:“一般来说智驾域决策、判断、感知、融合这一块,现在大家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以博世为代表的域的分配是娱乐、座舱,特斯拉就不是这样的,特斯拉域控制器真是域控制器,按照前部、左面、右面这样来分,各有各的好。”
“目前说不上哪个更好,见仁见智。但对于人或动物来说大脑/小脑这种分配结构还是很合理的:小脑管动作,大脑管智能化。所以我觉得底盘要单独拿出来,而其他几个融合在一起是有可能的。底盘对可靠性、时延等一系列东西要求非常高,我认为将来大脑还是会分两大块。”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博士抛出一个问题:是做底盘的企业兼做电池?还是做电池的企业兼做底盘,还是两者分开?
谁更容易一些?现场朋友投票如下:
戴博士认为,每个轮子都是一个模块,做底盘的搞在一起是对的,但是不一定会是自动的。大脑在上边自动控制,下面离轮胎最近的地方是小脑,也需要有芯片来实现智能化。
北京翊辉科技有限公司CEO荣辉指出,做电池的宁德时代几年前就开始做了底盘。而且分开之后底盘专业化了,底盘产业的芯片也可以量产。未来一定会出现专门做底盘的公司,传统车厂竞争力就会下来。
传统的底盘工艺复杂,需要很多生产线包括制动、转向、刹车、电池、车驾等。现在一体式冲压底盘,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完了。
若按照特斯拉的方式来做一体式冲压底盘,共3个零件,整个成本降了40%,重量降了10%,包括新的CTC电池技术,把电池直接放到底盘上,这是为什么宁德时代出来做底盘的很重要的原因(EDN编辑注:预计宁德时代要等到2025年前后才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技术)。
CTC技术将使新能源汽车成本可以直接和燃油车竞争,乘坐空间更大。
如今,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机厂,以及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电池公司,还有悠跑、Pix Moving等滑板底盘公司都看好CTC技术。
(EDN编辑注: CTC,Cell to Chassis,即电芯到底盘。CTC技术是对电池系统结构的一次革新,将脱掉外壳的电芯与汽车底盘彻底“焊死”。)
底盘变化带来的坏消息是传统的汽车人很多人要失业,好消息是新技术大部分掌握在中国人和美国人手里,荣辉指出,“且这次中国人是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