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利和奔驰合作以后,Smart这款车的造型得到了烟烟的点赞,这里不由得引申出一个话题:在目标客户为女性的品牌里面,欧拉先在电动汽车里走出一步,后续还要宝马Mini品牌也和长城推出一些小型车——在这个领域里,是否能尽早提高电动化渗透率,是值得期待的。
备注:我们家的P7车身较大较长长导致视野要关注的太多,导致上手停车和操控车更麻烦;烟烟这种新手,确实偏爱一个比较好开好停的小车
在城市化小车型这个细分领域,我们能看到奔驰和宝马的电动化过程中,都选择国内的合作伙伴——同样是先用微小型车的平台来和中国车企进行合作。其中一个原因,确实是由于在这个围绕性价比的细分市场,品牌的调性持续性是存疑的,而与吉利和长城两家电动汽车平台均摊下,一个是可以进行某种尝试,另一个是实现一定程度的中外结合。这方面的新形势的合作和合资的效果咋样,我们得持续关注下。
另外,我们还得关注一个情况:如前所述,中国电动汽车这一波还是看自主品牌能否实现系统性反超。
▲图1. 面向城市小型车A0
在图2里,我把几台小车在2022年的销售数据给拉出来了,大家做个参考。在这里的数据里面,海豚的车型全部是400公里的45kWh的版本,ID3是57kWh的版本,欧拉 401公里的46-49kWh的版本居多,59kWh的三元版本只有27%以下。
▲图2. 2022年 三台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情况
Part 1 Smart的平台设计
这款Smart的核心逻辑,其实和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吉利和奔驰的资本合作基础上,Smart在海外的开发遇到瓶颈,从一款短距离和小型车开始变大,所以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构打造,由奔驰主导设计,吉利负责整车工程开发,并且使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在国内生产,并于年内正式上市销售。
▲图3. 浩瀚电池的短距离版本
从动力和续航来看,全新smart精灵#1的系统为:
● 搭载了66千瓦 时三元锂电池,从倍率来看设计为2C的充电,这个充电速度在小电池上体现出来的效果比较好,也是支持150千瓦直流超充, 10%到80%的充电时间设计为30分钟——对照浩瀚的电池模组的情况,应该是相似的;
▲图4. 66kWh的电池集成化模组的设计,在原有架构上做一个短电池版本
从这个意义上,66kWh的版本可以使用LFP版本往下做,然后覆盖400公里的里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吉利往铁锂来做以后,可以把价格往下探一些。
▲图5. 其实可以出个LFP版本
在这个设计中,座舱设计也是比较让人关注的:这里主要分了一个长条造型的9.2英寸液晶仪表来显示基本的驾驶信息,然后用一个12.8英寸中控屏幕,这是从Model 3以来大家比较接受的设计,同时还配置了10英寸HUD抬头显示。
这三个显示屏,通过高通骁龙 8155智能座舱芯片,来进行支撑。座舱的软件系统由smart OS全场景数字生态车机系统,也是从封闭迭代到开放式系统。
▲图6. 整个座舱的设计,有点萌
Part 2 技术扩散下,外资品牌的改造
上面所说的,更多的还是假设一种可能:我们在观察海外品牌在设计和开发中,哪些地方比较慢?
电动汽车平台,在开发中需要和原有的平台,原有的设计规范,原有的设计流程和人员打交道,整个开发时间是少不了的,特别是所谓平台,需要一轮一轮的人员来评审。而下个阶段,内卷的中国市场,已经让国内沉淀出一些投入巨大的平台,单个车型可以进行迭代。
所以电动车平台的迭代,其实演变成新形势下的模块化。持续观察奔驰和吉利、宝马和长城,在小型车方面的实验能否扩展或者有一些启示,这个比较重要。
▲图7. 迭代过程中,是否需要对原先的降权,然后对一些重要的部分升级
小结:在当前的产品特性,随着纯电动价格往上涨,之前自主品牌和特斯拉打价格战的模式最终走向终结——这个趋势变化,会让自主品牌需要拿出差异化,来凸显出使用性价比之外的东西;而合作模式的自由,我们也能看到日本和欧洲车企在中国的尝试,我觉得这点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