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移动出行发展计划,核心内容为到2025年将旗下所有系列车型升级为“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DV),为此现代汽车将投入 18 万亿韩元(约125亿美金)建立一个新的全球软件中心,从而加快 SDV 的开发。整个合作路径,和我们看到的国内别无不同:
●开发现代集团的互联汽车操作系统(ccOS),将应用于现代集团车辆内的控制器,通过高算力芯片,计算能力使得硬件性能最大化(硬件预埋)。
●正在与NVIDIA合作,将优化的ccOS应用到NVIDIA DRIVE平台上。在现代汽车第三代集成控制器可能还是沿用原有的芯片选型,但是大规模L3级和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能力,是现代汽车考虑的核心要素。
●2025年开始,现代、捷尼赛思和起亚品牌将只会销售支持OTA的汽车,提供包括连通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改进。
●现代汽车还计划推出订阅功能(FoD),消费者或将直接购买这些附加功能或订阅。
这是打明牌了,每家车企都是这么投入的,否则你就是做工艺和制造的,离下一代智能汽车的需求就是很远。
我们看到的问题是:
●汽车企业都组建了一个大的软件中心,从根本的设想来看,软件Inside的思路是确定的,从手段来看,可以部分或者大部分外包,但是整个开发的主导权是在汽车软件中心这个投入巨资的节点手里。
●软件的基础,还是高算力的处理器,高算力的后台服务器,还有一整套网络连接系统。如果单纯去迭代车辆本身硬件(类似垂直成本最优化,精益设计和生产去追求局部最优化),是没有前途的。
●软件的发展,是基于一种打法,把智能车辆合理定价卖出去,手机数据进行迭代,有一个巨大的强算力的IT服务器,来部署后台支持智能座舱(消费者数据)和智能驾驶(整体道路环境和交通参与者产生的数据),这也可以理解为现代汽车所讲的五层架构。
Part 1
现代的危机感
现代汽车从2023年起上市的新车将基本配备空中下载技术(Over The Air,OTA),2023年将在EV9等部分车型搭载按需功能(Feature on Demand,FoD),以便客户按个人需求选择软件功能。在向软件定义汽车过渡升级的过程中,车联网服务入网车辆将从今年年末的1000万辆增至2025年的2000万辆。现代汽车研发部门社长朴祯国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数年前起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推广软件定义汽车,并将从明年起推出搭载相关技术的汽车。在硬件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优质的软件技术,并将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之前现代汽车宣传的两个新的电动平台,eM和eS, 2025年发布,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方面eM使续航里程提高50%,并将支持OTA更新和L3级自动驾驶系统。也就是说,我们之前看到EMP平台,从400V切换到800V效果有,但是并不能起到盘面的变化。而在2025年的EM和ES方面,软件方面的巨大投入,可能让整个事情变得不一样。
eS平台是专门为专用车辆设计的传统“滑板”设计,为物流、拼车和最后一英里交付等领域的企业提供模块化、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Part 2
烧软件,车企烧得起吗?
从这次特斯拉的AI day,我们能看到未来的汽车集团,科技集团和软件都是跨界竞争。我们一直在等待Apple、亚马逊和Google对汽车产业的改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来看,在海外市场主要的车企都是在和科技集团合作,这个我们在看到大众汽车已经很明显了。
不可能每家汽车企业都像特斯拉一样,从汽车里面的高算力芯片设计定制、大算力的GPU运算芯片,整套算法和全栈软件开发都自己干。大部分车企建立软件团队的目的:
●车内软件的演进:从原来发SOR给Tier1来完成,到自己深度参与,特别是车内Domain controller的很多软件得摸一摸。
●车内核心算法:主要从核心的芯片厂家,比如英伟达这样的,把这套算法和系统用法学一些,再交给协作企业来完成。
●数据软件后台管理:这个有点像AWS这样的用法,这么多数据有很多后台的开发工作,不累述。
整套软件开发流程匹配和跑通,都需要时间。我理解海外车企建立软件中心为啥要这么多钱,一方面要把人找起来,一方面把流程跑跑通。当然不管有效无效,至少从长期来看,芯片供应和持续的合作。
小结:目前高算力芯片和数据运营将会是我们的瓶颈,这点是很清楚的,都打明牌的基础上,大家都找领先的科技合作伙伴,这就形成类似PC、手机的趋同生态,车企努力去做差异化,如果做不出来不是收购就是被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