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HUD技术的新车越来越多了——从十万到五十万的车型,几乎快成新车标配。
本来只是新车上多了一项配置,但最近CES2023上宝马的 CEO Oliver Zipse的发言,让这个HUD跟大屏成了竞争对手——Zipse认为,汽车里面的仪表盘和高清信息娱乐显示屏可能会消失,因为这种围绕驾驶员注意力的系统,会把视线从道路上移开,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基于中央屏幕将很快成为历史。这一下子讨论就尖锐起来了。
参考:《Big dashboard displays might disappear in next 10 years: BMW CEO Oliver Zipse》
昨天刚试驾完ET7,体验了HUD功能,不得不承认,Zipse的发言的里至少关于HUD能给驾驶员更直接地提供信息,这部分还是很对的。(但HUD给驾驶员节省出来的精力,也很难说就会更专注地开车吧)
◎电子墨水车身颜色变化和表情交互外饰
Part 1
HUD的技术迭代
从目前产品形态来看,C-HUD(Combiner HUD,组合型)与 W-HUD(Windshield HUD,挡风玻璃型),发展了20年,对消费者的触动并不是很大。这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C-HUD的投影介质为一块放置于仪表上方的透明树脂玻璃显示屏。
◎布置和成本来看:CUHD技术较成熟,一般采用后装方案,是一种标准件,在研发成本上只要一次性投入便可大规模实现量产。WHUD的投影介质则直接使用特殊的汽车挡风玻璃作为显示屏,显示效果更加一体化,但其光学结构相对复杂,设计与布置难度较高。
这两在挑战液晶仪表和大屏幕方面,确实败下阵来,在局部战役上还可以,但是在更大的范围来看,并不是一种渗透率高的方案。
AR-HUD 技术这个概念其实一直都有,将投射的内容、位置与现实环境相结合,在驾驶人视线区域内合理生动地叠加显示一些驾驶信息。利用挡风玻璃进行投影成像让显示范围更大,并具有 AR 效果。更大的成像区域和更远的投射距离让驾驶员能够获取信息的体验更爽更清晰,拥有更广的视场角,这是和现实环境融为一体的基础。环境信息融为一体,交互效率再次提升。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做到和环境信息融为一体,这种更加直接的信息显示方式无疑提高了交互的效率。
◎阳光倒灌:AR-HUD的虚像放大倍数更大,实际的阳光倒灌问题更严重,这也导致对车辆的实用性打了折扣,AR-HUD的整体体积非常大,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给的效果都是一种期货。
BMW这次在CES上,希望通过 AR HUD抬头显示器来取代仪表,这次展出的i Vision Dee概念车中想,车主可透过中控台上的Mixed Reality Slider功能来选择自己想要的显示画面,结合虚拟实境技术将车外建筑物融入地图中,运用在2025年推出的Neue Klasse新世代电动汽车上。
Part 2
朱校长点评
BMW的想法这次真的有的剑走偏锋。
我是觉得这次如果BMW配置高通的高算力座舱软件,通过眼球追踪DMS系统算法,将整个自动辅助驾驶的各种功能整合,然后把报警位置和实际的车辆、行人、车道线的位置进行实时计算和调配,这套系统就会变得更好。宝马的这套Dee(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人机交互系统,如果想要成功,对软件和算力的要求特别高。时间定在2025 Neue Klasse 座舱数字化的概念,我们还是观察高通在这里扮演的角色。
我有两位好友,一位是做HUD的,一位是做大屏幕的,很难想象如果按照BMW所说,这是一条路线把另外一家打趴下。
小结:Oliver Zipse为了给BMW的这台概念车增加亮点,确实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总体来看这台概念车的外观走的是卡哇伊路线,内部也是简约风,这种车型上AR HUD如果把大屏幕干掉,在未来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