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汽车市场,如果说比亚迪和特斯拉是最有热度的两家车企,应该没有太多争议。
● 比亚迪,2022年交付了158.4万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01%,无疑是车企的一哥。
●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评价两极分化:在资本市场来看,2022年特斯拉美股缩水65% ;从销量来看,去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总交付量超131万辆,实现40%的同比增长。在中国市场终端交付44.1万台,同比增长36.6%。
虽然仍然是增长的,但特斯拉的数据是从2018年的1.4万台开始,增速从223%多逐步下降到了今年的30%多:
◎ 2018年的1.4万台
◎ 2019年4.5万台
◎ 2020年14.7万台
◎ 2021年32.3万台
◎ 2022年的44.1万台
就在半年前,特斯拉的订单池还是非常深的——中国消费者买特斯拉需要等上几个月才能买到;而如今仅需几天就可以开上新车,从特斯拉的各种促销手段和优惠幅度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陷入到了史无前例的疲软中。
再说回到比亚迪,从2018年的20多万,在2020年甚至降低到了14.4万的谷底,然后在2021年一飞冲天达到了52.6万台,而今年终端上险数据达到了158.4万台新能源汽车的量,同比保持了201%的增速。销量数字反映的市场趋势变化。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电池等零部件成本纷纷上涨,补贴政策退坡,参与竞争的车企玩家越来越多,目前车型的市场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 传统的5万以下和5-10万的车型,占据大约18%的市场,
● 10-15万和15-20万面向家用的纯电动和插电的车型,占据了42%的市场,
后者的变化是很大的:在2021年以及之前,消费者可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还不够丰富,这就导致了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呈现了“哑铃状”的结构,主力集中在高端及低端市场两头。
这种情景对应的销售是,新能源车消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二线大城市集中的东部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明显好于三四线城市较多的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好于大中城市较少的西部欠发达地区 市场调节的因素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明显的变化是从去年开始的,2022年,随着10-15万和15-20万这个汽车消费的主流价位上,很多产品集中推出,特别是比亚迪的海豚、元Plus、宋DM-i和秦DM-i产品上市,极大地开拓了三线城市,燃油车的市场里抢走了不少份额。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结构开始了市场导向的变化。
市场是同一个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为什么走出来两条不同的曲线呢?
在发展的初期,中端消费群体对于选择新能源汽车这类产品异常谨慎。哑铃状的市场结构也是意味着10~20万元中端新能源车的增速、占有率均远低于20万元以上高端、10万元以下低端的新能源车。而10~20万元区间的用户是出了名的挑剔,“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比比皆是,显然,这些用户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目标。
但是2022年有个利好新能源的大事件:油价的涨了!
原油市场,布油收涨2.27美元报85.96美元/桶。从全年表现看,受去年2月份俄乌局势影响,油价前两季度呈上升趋势,最高至138.02美元/桶,后两季度逐渐回落,一度抹平年内涨幅。2022年上半年我们买到的汽油价格处于巅峰时,92号汽油价格都一路朝着9元大关冲进,不过自从进入下半年之后,这种价格变化趋势就有了明显的缓解,202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累计实现了23轮调整,在这23轮调整中有13轮上涨,九轮下跌,国内汽柴油价格和2022年年初相比分别上涨了每吨550元和每吨530元,换算过来相当于每升汽柴油价格上涨了0.44~0.46元。
在这种状态下,促使了很多挑剔的家用车主转而关注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提早布局的车型矩阵,比如纯电系列的海豚、元Plus,从上半年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考虑选项。
从总体来看,比亚迪最主要的销售区间是集中于10-15万,约70万台;15-20万,53万,2022年Q3均价16.6万的价格,和特斯拉在25-30万和30万以上的产品分布,正好错开了价格重叠区间。
可以这么说,正是有了比亚迪的汉EV和海豹等产品,把特斯拉的Model 3的需求分流和转移了。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比亚迪得益于提前的布局。
特斯拉一度可以说是纯电动汽车的代名词,也是比亚迪这匹黑马突出重围之前,最为耀眼的一家新能源汽车的明星企业。而面对如今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订单缺少,消费者关注度下降等等,过气明星要怎么应对呢?
特斯拉目前的几个应对办法,主要还是集中在智能化、价格战。
自动驾驶一直是特斯拉的标签,北美地区开放 FSD(Full Self-Driving)自动辅助之后,目前已有超过 28.5 万人在北美地区购买了全自动驾驶功能。 FSD 是对其 Autopilot 功能的补充, 支持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等一系列功能,能够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在车道内驾驶、加速和刹车。 FSD 还可以支持车辆能够在城市街道上完成与绝大多数驾驶相关的任务,当然, FSD 和 Autopilot 都属于有限制的辅助驾驶,仍然需要在驾驶员的监督下驾驶。
目前消费者对 FSD Beta 的褒贬不一,但是FSD 定价也已经从几年前的几千美元涨到了现在的 15000 美元,如果这种功能可以在中国导入使用,甚至送个3个月或者半年,则会极大促进特斯拉的产品竞争力。
特斯拉的价格牌一直玩得很好。
随着碳酸锂的价格下降,特斯拉的电池采购价锚定正极价格,这将会使得特斯拉有一定的价格空间,在补贴退坡以后还能通过牺牲毛利的方式来实现降价,我是觉得特斯拉的价格让Model 3 往22万甚至20万走,还是有竞争力的。Model Y也需要有一定的价格下降幅度,降低到24万以内。
(这个脚本是一周前写的,拍完视频第二天,特斯拉就降价了:Model 3 - 22.99万起;Model Y - 25.99万起)
除了智能化和价格,特斯拉也在积极采取别的应对方法。
目前Model S Plaid和Model X高端车型的导入,对于特斯拉的品牌效应影响是不大。从目前来看,后续Model 3的小改款等等措施,其实对整个局面影响不大,而低成本的车型短期内也出不来。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2023年由于补贴退坡带来的成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2022年的油价上涨,给了新能源汽车一个发展的窗口期,但以目前的油价水平,消费者从油车转移到电车的速度在减缓。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不断的降本增效,通过智能化和细节的挖掘,从产品力层面去赢得消费者。从这点来看,特斯拉所折射的问题,也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