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盘点过十家国外的传统车企,中国汽车行业跟他们类似,也面临着大的转型。国内的盘点,我们选了五家新势力、五家国内的传统车企业来进行盘点。我们选择的逻辑主要看总量、新能源汽车和运营效率。
◎比亚迪:从71.8万上升到了160.3万,同比上升123.42%。
◎长安:从115.6万略下降到115.2万,同比下降-0.42%。
◎吉利:从127.9万下降到108.6万,同比下降-15.13%。
◎长城:从99.3万下降到73.8万,同比下降-25.67%。
◎广汽:从43.7万上升到51.5万,同比上升17.79%。
当然我们看到五菱、奇瑞两家量也不错,但我们更多是考虑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产品丰富程度(为了凑个整数)。
从新能源汽车来看,比亚迪突破了100万级,往200万甚至更多在发展,五菱在50万左右徘徊。大部份汽车企业开始突破10万,开始往20万以上进行突破。
从渗透率来看,国内企业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随着油车销量下降,所有的车企的新能源渗透率都在提高,已经普遍实现了20%的的水平线,在往40%的水平线进发。
我们这篇选择广汽开始落地。
Part 1
广汽的总体概况
◎燃油车板块:纯燃油车只有27.4万台。
目前整体的格局是这样,随着埃安独立出去,整个传祺品牌下一步要努力电气化,加大HEV和PHEV的转换,这也确实契合在大型化的路径,类似M6、M8和GS8等较大车型的混动。
Part 2
广汽的新能源品牌:埃安
从定价来看,Aion 系列走量的产品,主要是围绕15万左右的产品,10-15万的接近15万台,大概占了70%,15-20万的6.16万台,25万以上数量比较少。
▲图5.埃安的销售价格切分
从埃安的价格定位来看,目前的成本结构很难持续降价,多元化采购的模式下,埃安在2022年的爆发,依托于和不同电池供应商的博弈,也有赖于在主力车型方面比较早的磷酸铁锂化。下一步再往下降低成本,确实有赖于自己投资和运营的电池企业,能否顺利把电池成本降低,我们再观察。
回顾埃安的销量,大致是从5月以后比较稳定,埃安总体交付数据是比较平稳,并没有为了补贴到期而透支。
小结:从广汽的情况来看,先把纯电动进行拆分,然后把原有品牌混动化,这是比较好的实施路径。这种运营模式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路径,把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分开独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