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8日-09月24日,年度第39周,9月第四周。
🚗 上周国内乘用车总销量48.4万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30.4万辆。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18.0万辆,渗透率37.2%。
以下是主要的合资品牌销售数据点评:
奔驰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600+,插电混动的销量也有100+,加在一起已经快接近800台了。而整体销量则在周度1.3万左右,主要集中在E级(3500+)、C级(2500左右)、GLC(3200+)和GLB(1600+)这四款车型上。
从这些数据来看,奔驰的销售矩阵相当庞大,不过销量确实相对集中在几款主力车型上。销量在每个周度都表现出相当稳定的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面,是挺不容易的。奔驰一直以来都以品质和豪华为特点,随着奔驰的产品收缩和产量控制,奔驰在国内是属于非常坚挺的外资品牌。
宝马最近的销售表现相当亮眼,周度销量已经快速攀升,达到了近1.8万辆。SUV和轿车销量都增加了超过7000辆,而新能源汽车也正在向3000辆迈进。
具体来看,宝马的3系L销售数量为3766辆,5系L为3225辆,这两款轿车表现出色。此外,宝马的SUV也通过终端价格调整实现了销量的提升。
宝马目前的策略实现了一定油电的平衡,至少比All-in纯电的大众系,要有自己的底气。依靠品牌和底子,在市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仅保持了传统轿车的销售份额,还通过价格策略成功提高了SUV的销售量。
(一汽)奥迪的销售近似于上周,达到了1.4万台。值得关注的是,SUV市场的需求只有约4000辆,而轿车销售量超过8700辆。这表明现在奥迪的SUV产品无法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以科技为核心的奥迪,面对中国消费者,由新势力带来的中国科技迭代速度,是有点难跟上的。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奥迪的表现有所提升,本周销售达到了700台,只有Q4-Etron在勉力支撑。
大众ID系列汽车,在上汽大众的低价策略下,南北大众的销售量稳定在每月4000+到5000辆之间。这无疑是对大众电动汽车市场表现的一种挑战,也凸显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大众现在的战略着眼于ID3和ID4,力求将其售价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从成本结构来看,这并非易事。
大众正在付出巨大努力(接受亏损),以在电动汽车领域把基本的销量支棱起来。大众确实需要思考MEB+没竞争力的情况下,赶紧让小鹏和零跑这样的技术型企业救场。
面对市场的挑战,合资企业很难破局,需要灵活应变。通用的周度汽车销售数据能看到当前合资市场面临的困难。
在电动汽车领域,通用的E4和E5车型的销售相对疲软,总计销售335辆,这块核心还是在产品迭代和交付两个环节上。
日产汽车努力推动销量增长,以期使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得更为亮眼。轩逸、逍客和Altima三款车型的销量分别达到5500台、2000台和3000台。日产可能需要探讨在PHEV车型上提升e-Power系列的电池续航能力?
卡罗拉家族单周近8000台,这是丰田的基石。荣放作为SUV也是比较朴实的,其他分散的比较厉害,包括亚洲龙、格瑞维亚都卖一些。
广汽丰田车型更大一些,围绕凯美瑞,锋兰达、威兰达,赛纳也是比较坚挺的。丰田从车型角度来看,并没有出错牌,还是根据中国的需求来做的。就是需要按照中国消费者喜光,围绕油车智能化去进化!
东风本田单周接近1.5万台,整体的规模开始略有回升。思域 5474台和CR-V 3728台是本田的销量支柱,XR-V和HR-V也卖了一些。
总体来看,本田算是慢慢稳住阵脚了,熬过最困难的时期了。
XC40比上周提升了200台,达到了1400+;S90 提升了300台,接近800台;S60单周销售了400台,整体沃尔沃单周快3000台。比上周提高了800台,数据还是不错的。
smart精灵1维持在400左右,而精灵3则超过了200台,两款车型从趋势来看表现相对稳定。Smart品牌一直以来都以小巧灵活和环保为特点,现在看来,随着车型变大,smart在浩瀚架构上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跟上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非常重要,而Smart似乎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