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最大「科技期货」,终于交付啦!
2 月 2 日,Apple Vision Pro 如期发货,这款业界和用户关注已久的苹果「One More Thing」级别的头显产品终于摘下神秘面纱,来到了消费者和大众的身边。
关于 Apple Vision Pro 这款「革命性头显」和它对行业带来了可能影响,此前智研所已经进行过详尽的分析。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更深入剖析这款产品,真实体验必不可少。近期,智研所就成功将 Apple Vision Pro 拿到手——下面就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来体验一下这款当红新品!
导览
作为被业界寄予厚望的产品,Apple Vision Pro 用上了目前供应链中的顶尖技术,在视觉、听觉、交互方面都实现了飞跃。为快速又完整了解它的魅力,我们将从这些观感层面分别对 Vision Pro 进行体验,同时也进行了数据实测。
本评测的主要逻辑结构如下:
Apple Vision Pro 产品开箱
包装及配件
外观细节
Apple Vision Pro 上手体验
配置方法
佩戴感受
视觉系统
听觉系统
交互系统
应用与内容生态
Apple Vision Pro 数据实测
重量
充电及续航
智研所总结
你可以依据评测文本中的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快速找到想看的部分。
Apple Vision Pro 产品开箱
外观细节
Apple Vision Pro 的主体部分如上所示,可分为头显及电池组两部分。头显是主要的运算单元,电池组则负责供电与充电。
Apple Vision Pro 头显一览。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前侧由一大片玻璃结构组成,玻璃结构的中心为一块异型屏幕,可显示佩戴者的虚拟眼睛,也可现实其他状态,苹果称之为「Eyesight」
在玻璃结构的边缘,还藏有数个摄像头及传感器结构,用于进行实时成像及空间计算。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左侧面一览,在主机与头带的连接部分设置了开放式扬声器单元及一个银色纽扣状的电源接口。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右侧面一览,与左侧面基本对称,但没有电源接口。
Apple Vision Pro 头显顶部一览,设置了数码表冠(图左)、侧边按钮(图右)及散热口。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底部一览,设置了摄像头与传感器及网孔状散热口。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后侧一览。
Apple Vision Pro 头显内侧面一览,可见到两个镜片结构。
贴近皮肤的支架结构采用磁吸方式固定,可很轻易将其卸下。
支架前侧一览。
支架后侧一览,即贴近皮肤的部分。采用了柔软海绵材质,带来更舒适体验;不过黑灰色的海绵对于化妆用户来说就容易脏了。
头带连接结构一览,拉动橙色带子就能从头显主机上卸下头带。
Apple Vision Pro 电池包部分一览,电池包通体为磨砂金属质感,中间刻印苹果 logo,整体很像一个「充电宝」。
电池包的背面标有参数。参数可见,官方电池包的输出为 13V / 6A(峰值),输入为 5-10.3V / 3.3A(峰值)。
电池包伸出线缆部分一览,左侧为 USB-C 充电接口,中心为线缆的连接结构,旁设有指示灯。另外,使用卡针戳右侧的孔洞可将连接结构取出。
电池包通过一个圆形的纽扣状旋转结构连接到主机。
连接电池包后,Apple Vision Pro 的完整形态如上所示。
Apple Vision Pro 上手体验
在欣赏完毕产品外观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戴上 Apple Vision Pro,体验它带来的虚拟世界。
配置方法
Apple Vision Pro 是一体机类的头显,整机由头显、电池包两个部分组成,头显包含了所有计算模块,电池包负责供电,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
由于 Apple Vision Pro 的交互方式无需用到手柄或任何遥控器(下文会进行解析),因而比起大多数 VR/AR 头显,佩戴配置方式都更为简单,不会有「戴上头显,然后眼前一片黑摸手柄」的操作。
由于在头显内侧具备多个传感器,因此在戴上后,Apple Vision Pro 会自动亮起;摘下之后,头显也会自动休眠省电,不需要额外的按电源键操作。
Apple Vision Pro 的整个配置过程也很简单,除了常规的账号登陆、同步等步骤以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瞳距调节、眼动追踪初始化和手部追踪初始化,初次佩戴的设定步骤、方法和苹果旗下其他产品基本一致,对新用户很友好。
每次佩戴时,Vision Pro 都会对眼睛进行自动检测。如果用户变了(瞳距变了),那么 10 秒左右就能完成瞳距的重新矫正,对家庭用户、一机多人共享的场景还是比较友好的。
佩戴感受
苹果把 Vision Pro 定义为「空间计算机」,演示中不仅包括了娱乐,也包含了佩戴着长时间工作的场景,这就对头显的舒适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实际佩戴体验下来,Apple Vision Pro 的整体佩戴感受中规中矩。
体积上较小的机身、绕眼的海绵材质让头显在接触面部时不会太局促,还为下半脸留出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也就是说,头显的前侧没有太大的向前突出,因此佩戴着进行日常活动时就能有较好的灵活性,不用太担心有频繁磕碰。
后脑勺及头顶的两段带设计也可很好适配不同头型用户的佩戴需求。大脑袋、小脑袋甚至是孩子都能快速戴上。
不过,600g - 650g 左右的重量则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头部压迫感,初次戴上时可能不会有很大感受,但约 1-2 小时后就会开始感到疲劳了,疲劳的时间点因人而异。
并且,额外的电池包结构还需要占用衣服、裤子上的口袋。
近视用户优化方面,Apple Vision Pro 则采用了外置镜片结构的解决方案,近视用户需要自行准备矫正镜片,苹果官方也提供了和蔡司合作的镜片定制服务,佩戴隐形眼镜使用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Apple Vision Pro 在对皮肤接触部分的设计上的表现较好,但由于 M2 芯片运算单元以及大量镜头、传感器结构的厚重,头显在重量的表现上则有较大的可优化空间。
视觉系统
视觉系统方面,Apple Vision Pro 的视觉系统采用了一块 2300 万像素的 micro-OLED 面板,是目前量产市售头显产品中规格最好、像素密度最高的。
实际体验下来,Apple Vision Pro 的视觉体验给我们的感受确如硬件一样,超过了此前智研所体验过的同类头显产品。得益于比现有主流 VR 设备都更高得像素密度,铺在眼前的 2300 万像素屏幕基本难辨认出任何单独像素;OLED 类型的面板带来了不错的动态范围,可显示纯粹的黑色,高亮元素也能与暗部环境形成不错的对比度。
不过在视野上,Vision Pro 相对于主流头显则没有明显差距,和 Pico 4 Pro 等 VR 设备类似,在佩戴时,视野宽度会明显比裸眼更窄,需要适应。
环境呈现方面,得益于遍布机身前侧的 12 颗摄像头和 M 芯片架构,Vision Pro 对外部环境的呈现基本没有任何延迟。大多数场景下,内显环境的色温、亮度都十分自然,即使是夜间的人造光源下不会偏色;当然,在极限暗光下还是会有可辨的彩色噪点,不过这就属于所有摄像设备的通病了。
高密度现实、低延迟,让佩戴着 Vision Pro 看世界的感受(即 VR 中的「穿透模式」)更像是隔着玻璃看世界,而不像一些 VR 设备一样,会有「透过相机看世界」的强割裂感。
因此,虽然头显很明显为室内场景而设计,但是在 95% 以上的日常场景佩戴都没有太大问题,也难怪交付后有那么多用户戴着 Vision Pro 在公共场所当「显眼包」了。
听觉系统
声音层面,Apple Vision Pro 则内置一组开放式音频系统,通过空间音频和定向传声技术将声音送到耳中。
Apple Vision Pro 听觉体验感受类似于在耳边放置两个强劲有力的低音炮音响,耳朵自然开放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沉浸式听觉体验,这一声音效果是前所未有的,头显就应该有这么好的声音表现才能满足沉浸式使用的需求。
我们进行了 Apple Music 歌曲聆听与电影视频观看。Vision Pro 上的声音单元的表现整体优异。声音听起来清澈有深度,高音细腻,中高音通透,低音深沉。在安静室内场景下,用来 Facetime 通话、听歌看 MV、看电影、玩游戏的体验出色,沉浸感很强,基本不需要搭配耳机外设使用。我们也在户外人流相对密集嘈杂的环境下进行了Vision Pro样片播放体验,声音整体表现出色,外界噪声对声音传递影响很小,小编仍旧能够清晰清楚的感受到Vision Pro的震撼声音。
并且,Vision Pro 在漏音控制方面的表现也不错。我们在户外开阔场景下进行了音视频测试,在 50% - 70% 的音量下,1 米范围内,旁人基本难以发觉漏音,不会对周边造成太大的打扰。不过,鉴于近距离下仍有声音外溢现象,且开放式的设计不会隔绝任何环境音,在环境嘈杂、人员拥挤场景,例如地铁、公交上体验有声内容的话体验感将打折扣。
在空间音频方面,Apple 称 Vision Pro 用上了「苹果最先进的空间音频」技术,Vision Pro 的实际听感则确实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由于 App 窗口逻辑上位于 3D 现实空间内,因此来自每个 App 的声音也会从相应的地方发出。例如,把一个正在播放视频的 Safari 窗口放在了自己正前方时,往右转头,那么声音就会从左耳中传出;把音乐播放器「放在」桌子上,那么戴着 Vision Pro 时,就会感觉真的像在桌子上放了个音箱,整个体验和 AirPods 系列上的「头部追踪」是类似的。
当然,在 Apple 生态的加持下,AirPods、Beats 系列耳机也能轻松配对头显,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
交互系统
相对于已有的 VR/MR/AR,Apple Vision Pro 在公布之时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前所未见的无手柄交互方案,此前智研所已经作出了预先解读。真正上手 Vision Pro 后,我们发现,这套交互跟我们的设想十分贴近——简单、自然又符合直觉,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上手难度。
Apple Vision Pro 的操作交互不需要手柄,只需要用到眼睛和手指。正如发布会介绍时所说,Vision Pro 会自动追踪你的眼球动作,眼睛看到哪里,就相当于选中哪里,盯着按钮,轻捏手指,就能完成点击、长按、拖拽的动作。
相比常见头显的手柄、遥控器方案,这套「虚空交互」显然更为优雅。眼球追踪的灵敏度和精度表现意外的出色,(虚拟)2 米外的紧凑小按钮依然能通过视线选中;手部动作部分,大部分情况下手指的捏合动作都能精准识别,低光照环境和复杂背景下也有不错的识别率。
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低光环境,或者穿着全身迷彩的复杂背景下操作,那么 Vision Pro 的这套虚空交互,用着就会十分愉悦。
如果不想用「盯」的方式来远程操控 App,那么直接凑近窗口用手来点击按钮也是可以的。点击的操控和 iOS、iPadOS 的触控体验一脉相承,可识别单击、长按、拖拽、滑动、双手(双指)缩放的操作。这种点击操作可以说是眼神操作的一大补充,在不熟悉眼神操作的前期,以及需要频繁点按的场景下会十分实用。
例如,在键盘输入字符的环节,用眼神一个一个来选字显然就太过劳累了,此时用手指直接「敲击」虚拟键盘就能更轻松输入。
在 visionOS 中,所有 App 会以 2.5D 平面的窗口形式叠加在现实环境之中,捏着窗口下方的「小白条」就能将窗口在现实世界之中随意摆放堆叠。窗口可以贴在墙上、可以摆在天花板上,也可放在眼前。
旋转右侧前方的数码表冠,还能调节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交融程度,即所谓「沉浸程度」。
在沉浸程度为 0% 时,身边的所有景象都是现实,此时就是「AR 增强现实」,适合办公室、通勤等需要对外界保持敏感的场景;在沉浸程度为 100% 时,视野所及之处就完全变成虚拟环境,感官上就是「VR 虚拟现实」了,适合差旅放松、特别适合在飞机、高铁上使用。
Vision Pro 对于虚拟元素和现实环境的融合能力还十分不错。叠加在现实环境中的窗口会有正确的投影,很容易判断出位置关系;系统也能精确地将双手「抠图」,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的「穿模」问题很少发生。
总体来说,Apple Vision Pro 在交互方面的表现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
眼+手指的基本触控方式免去了手柄、遥控器等外部触控设备,熟悉之后的易用性和精度在 VR/AR/MR 类头显中都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仿佛「学会了魔法」,让我们想起了 2007 年 iPhone 发布全触屏和 2017 年 iPhone X 发布全面屏手势时的震撼;visionOS 对于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融合处理还十分完美。
轻松自然的交互+强大的空间计算,两者叠加之下,Apple Vision Pro 所呈现的世界是智研所至今体验过的 AR/MR 设备中最自然、真实的之一,很有苹果「符合直觉」的产品设计风格。
不过,就如硬币的两面,Apple Vision Pro 的交互在带来了轻松之余,也还有不完美之处。
首先,上手学习成本仍然存在。不像「孩子都会用」的 iPhone、iPad,Vision Pro 的操作是苹果系产品中最为复杂的,既包含现实世界的具象元素,也包括窗口、按钮等虚拟抽象元素;并且,将操作空间放在三维世界中,还要求用户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不然「犯晕」就会是常事了。
其次,眼球追踪的光标定位方式,会导致眼睛疲劳与注意力涣散。眼神「指哪打哪」确实很方便,但是让眼睛焦点在不同地方换来换去,一来很累,二来也占用了大脑的注意力资源,在进行写稿、剪辑视频等工作时,就难免分心。
Vision Pro 的最长舒适佩戴时间大致在 2-3 小时左右,和常规 VR/MR 头显是差不多的。
应用与内容生态
苹果将 Vision Pro 定位为「空间计算设备」,没有特别强调其娱乐或效率属性。刚交付的 Apple Vision Pro 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内置应用方面,Apple Vision Pro 的 visionOS 自带 App 大概包括相机、信息、Safari、备忘录等,数量和全面程度大概在 iPad 的 60% 左右。内置应用以效率类为主,大体延续了 iPadOS/tvOS 上的操作逻辑,只要掌握了 visionOS 的基本操作就能快速上手了。
visionOS 版的第三方 App Store 已经上线,在其中也可获取第三方 App。从 WWDC 公布到现在正式出货经过了大半年,现阶段 App Store 的 visionOS 版 App 已经有了一定积累。
效率类 App 方面,Office 组件(Word、Excel 等)已经上架,一些商务类软件例如 Teams、Loop 等也进行了支持,加上 visionOS 原生支持的 macOS 屏幕共享(需登录相同账号),Vision Pro 已经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中程度工作,不局限于网页、文字处理。
娱乐类 App 方面,Apple TV、迪士尼、爱奇艺等流媒体已有 visionOS 版本推出,App Store 的游戏现阶段在 20+ 个左右的量级。但是,现阶段游戏仍以中小游戏为主,且基本都需付费或订阅 Apple Arcade 服务,和专注娱乐的 VR 头显就有所距离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 App,指的是原生 visionOS App,也就是窗口有「立体度」、具有一定的环境反馈能力,专门为头显适配的 App。除了原生 App 以外,visionOS 还兼容大部分 iOS、iPadOS App,也就是说,大部分手机、平板上的 App 都能在 Vision Pro 上跑。
另外,由于有 Apple 苹果生态的助力,Vision Pro 和 iPhone、iPad、Mac 一样,同一个账号下的照片、录像内容可以无缝同步,这在一定程度方便了内容消费。
如果从以上 App 的角度看,Apple Vision Pro 确实已经站在了 AR/MR 类设备的最高阶。桌面级的原生 App(例如 Safari)、可与 macOS 联动窗口、广泛兼容性等特性下,Vision Pro 实际上已经将 Mac 和 iPad「带到了眼前」,基本上能完成 Mac 电脑和 iPad 平板上的各类任务。
(最尴尬的场景:想把看到的拍照分享给别人,却发现什么也拍不出来)
不过,部分网页服务和来自 iPadOS App 则还面临着兼容的问题,例如「在 Vision Pro 里无法扫描二维码登录」,这就需要等待第三方进行适配调整了。
从现阶段来看,相较于其他的头显类产品,Apple Vision Pro 的效率属性要明显更高。它不太像一个单纯的 VR 娱乐设备,却更像一台「空间中的 Mac / iPad」,用户有着很高的自由度。visionOS 提供了足够坚实的「基础设施」,但是究竟要用 Vision Pro 来干什么、怎么把它融入生活里,这就是用户的课题了。
Apple Vision Pro 数据实测
重量
智研所使用高精度秤对 Apple Vision Pro 进行称重测得,在标准配置下,不含电池,即佩戴时头部需承重的重量为 611.8g,在 VR 头显中属于偏上水准,1 小时内不会有太大问题,2-3 小时左右则会需要摘下休息。
电池模块(含线)的重量则为 353.6g,整体总重量为 965.4g,接近两斤,出门携带应需要独立的收纳。Vision Pro 在整体重量比较可观,将电池与头显分离,应是考虑到了佩戴的舒适度。
充电及续航
智研所采用 CHARGERLAB POWER-Z 专业测试仪对 Apple Vision Pro 进行充电测试测得,默认电池包下,Vision Pro 的有线充电功率在 48W,且支持 PD3.0 快充协议。
续航方面,经过智研所数天测试,从 100% 满电到 20% 出现低电量提示约需 2.5 小时的佩戴观看时间。现阶段如果戴出门的话,那么最好戴上一个充电宝。
智研所总结
优势
视觉效果出色,microOLED 面板带来高清晰度与高动态范围,低延迟
交互成熟、符合直觉,实现了可用且好用的无手柄操作
音频效果出众,开放式结构下实现了良好的空间听感
应用生态潜力巨大,已拥有可观数量的 App 支持,且兼容 iOS/iPad App 并支持 macOS 联动
局限性
重量偏大。尽管具有电池分离式设计,但头显依然会带来一定重量感
交互具有一定的上手门槛
智研所总评:
Apple Vision Pro 是被苹果定义为「One More Thing」级别的产品,经历了大半年的期待,我们终于在实机上看到了苹果的底气——无手柄的眼神控制将同类头显的交互带到了新的高度,视听体验成了苹果设备的集大成之作,与 macOS、iOS、iPadOS 的生态联动则达成了「厚积薄发」的效果。
可以说,在现阶段,Apple Vision Pro 已是头显中「独一档」的产品,在软硬件尤其是交互领域,显示出了苹果的极厚重积累。在 Vision Pro 的四周,已经现出一条清晰的技术护城河。
当然,这并不是说 Apple Vision Pro 现在就已将 VR/AR/MR 品类的一些老问题,例如上手门槛高、应用场景局限等全部一举攻破。这些老大难问题依然需要行业一起共同努力解决,但 Vision Pro 已将我们向「空间计算」的未来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空间计算」未来可期,智研所对 Apple Vision Pro 及其他头显设备的未来应用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