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ednc
2024年第三季度,丰田汽车面临了净利润暴跌55%的重大挑战,全球最赚钱的车企的业绩,其实我们有所预料的。
● 销售净额为 11.44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349.92 亿元),上一财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仅微增 97 亿日元;
● 营业利润为 1.155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42.4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19.2%,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 12.6% 降至 10.1%;
● 税后净利润 5737.7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68.32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55%,税后净利润率也从上年同期的 11.2% 骤降至 5%。
我们从财务表现和市场表现两方面深度剖析丰田面临的问题,这其实也好理解,花无百日红。
从半年的角度来看,整体的数据还可以:
◎ 销售收入达 23.28 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约 5.4%(21.98 万亿日元)。
◎ 营业利润为 2.46 万亿日元,同比下降 3.7%(2.56 万亿日元)。
◎ 净利润为 1.91 万亿日元,同比大幅下降 26.3%(2.59 万亿日元)。
◎ 净利润却暴跌至5737.7亿日元,同比下降55%。
◎ 营业利润也出现了20%的大幅下滑,这是两年来首次下滑。
◎ 质量问题导致的额外支出:丰田此前因子公司大发汽车的质量造假问题,面临大规模召回和赔偿损失。接连的丑闻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任。
数据造假行为波及广泛,覆盖噪音测试、制动装置测试等多个领域,涉及车型多达38款,规模超过500万辆,这无疑给丰田财务报表造成了深远影响。
◎ 运营效率下降:北美市场的营业利润仅为273亿日元,同比下滑88.6%,营业利润率仅为0.6%。
即便部分车辆利润被计入日本本土,北美部门的低效率也显而易见。此外,其他地区的盈利能力也普遍下降,全球市场面临的综合压力显著增加。
丰田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253.8万辆(全口径的零售是273.7万台),同比下降3.6%。以下是主要市场的表现:
◎ 日本:销量为 51.7 万辆,同比下滑 4.2%。
◎ 北美:销量为 64.3 万辆,同比下滑 8.5%。
◎ 亚洲:销量为 46.9 万辆,同比下滑 2%。
◎ 欧洲:销量为 25.6万辆,同比下滑 5.4%。
◎ 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其他地区、中南美洲、大洋洲、非洲、中东等):销量为 42万辆。
从利润来看:
◎ 日本:日本市场营业利润为 6392 亿日元,同比下滑了 27.7%,营业利润率 12%。
◎ 北美:销售收入约为 13.8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876.84 亿元),北美市场营业利润只有 273 亿日元,同比下滑了 88.6%,营业利润率只有 0.6%。
◎ 亚洲(除日本外):营业利润为2423亿日元,营业利润率10.8%。
◎ 欧洲:欧洲营业利润 997 亿日元,营业利润率 7.2%。
◎ 其他区域:营业利润为916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为8.6%。
丰田在中国子公司营业利润为643亿日元,权益收入为228亿日元,车辆销售为45.6万台,同比下降9.7%。
◎ 预计销量为 940 万辆,此前预测为 950 万辆。
◎ 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联合销售量预计为 1010 万辆,此前预测为 1040 万辆。
◎ 集团累计销量预计为 1085 万辆,此前预测为 1095 万辆。
◎ 电动化车型销量预计为 464.8 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预计为 46%。
◎ 税前利润预期调整至 4.98 万亿日元,下降900亿日元。
从普锐斯到Mirai,这些车型的成功彰显了丰田的技术实力。然而,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向纯电动化快速转型,而丰田对纯电动汽车的谨慎态度似乎拖了后腿。
尽管丰田章男对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悲观看法有一定依据,但这并未改变其在纯电动领域落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现实。2024年,丰田终于推出了全新紧凑型纯电SUV铂智3X,这款车在智能驾驶和座舱方面融合了多项领先技术,例如Momenta高阶智驾系统、华为智能座舱技术以及英伟达计算平台等,丰田正试图适应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浪潮。
这是否足以弥补其纯电领域的迟缓仍需观察。铂智3X虽然在技术配置上亮点十足,但能否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高期望,以及在价格与性能上与比亚迪、蔚来等本土品牌竞争,是丰田面临的关键考验。bdrednc
丰田试图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分散风险,即同时发展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动车,这种“三头并进”的策略也导致资源分散,特别是在纯电动车快速崛起的当下,可能拖累丰田的整体竞争力。
三财季的表现无疑为其敲响了警钟。无论是财务数据的疲软,还是销量的下滑,压力并不小。质量问题的余波尚未平息,新能源转型的滞后又让丰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显得步履蹒跚。
◎ 加速电动化转型:特别是在中国和欧洲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纯电动车型。
◎ 优化全球运营效率:提高北美等市场的盈利能力,降低单车生产成本。
丰田在全球车企利润下跌中,也不能摆脱这个趋势,在新能源浪潮中,是否能抓住电动化转型的机遇,再次巩固其“全球第一车企”的地位?我们还是要持续观察的。
责编:Rica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