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全球业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中国和德国市场表现不佳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8.5%;
◎ 德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12%。
● 全球销量同比下降3%,其中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7.3%,占全球销量减少量的近90%。
● 总营收1456亿欧元,同比下降4.5%;
● 息税前利润136亿欧元,同比锐减31%;
● 净利润104亿欧元,同比下降28%。
为应对这一挑战,奔驰启动了裁员、降本增效、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调整等一系列举措。
◎ 计划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并加速电动车转型,目标2027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超过30%。
◎ 在中国市场,奔驰计划推出多款专属车型并深化本土化生产。
奔驰通过战略调整展现了应对挑战的决心,其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布局为其未来的复苏和增长奠定了基础,我们审视奔驰的业绩下滑原因及应对策略,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Part 1
业绩下滑:
欧洲豪华车竞争的“失速危机”
● 2024年,总体营收状况
◎ 奔驰全球营收降至1456亿欧元,同比减少4.5%;
◎ 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1%和28%。
这里的核心原因是中国和德国市场的“双引擎熄火”尤为关键。
● 我们首先来看奔驰汽车部门业绩指标
◎ 总销量 198.3 万辆,较 2023 年下降 3%;
◎ 其中高端车型销量 198.3 万辆,下降 3%;
◎ 新能源汽车汽车销量 36.8万辆,占比18.5%。
● 财务数据:营收 1078 亿欧元,下降 4%。
● 中国市场
营收同比下降8.5%,销量减少6.7%,贡献了全球销量下滑量的近90%。中国市场是奔驰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但2024年其表现不佳对整体业绩影响显著。
中国消费者对豪华汽车的需求放缓,尤其是对奔驰传统燃油车的需求下降。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本土品牌或新兴电动车品牌。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如比亚迪、蔚来等)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上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本土品牌的崛起分流了部分高端市场份额。特别是消费者对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关注增加,使奔驰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受到挑战。
● 德国市场
营收同比暴跌12%,反映出欧洲经济低迷和能源成本上升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没办法,所有的欧洲企业都面临挑战,在欧洲确实是所有车企都很难独善其身。
奔驰在电动车领域的转型,遇到了一些问题,尚未完全成熟。燃油车仍是利润支柱,但是很难有增长,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低于传统燃油车,短期内对整体利润率构成压力。
德国高企的制造成本(劳动力、能源)与全球价格竞争形成冲突,迫使奔驰缩减本土10万辆产能并启动裁员。
所以从2024年业绩层面,奔驰乘用车业务息税前利润同比暴跌40.5%,源于电动车业务的低利润表现。
欧盟将于2025年要求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20%,以满足碳排放标准,对奔驰的电动车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短期利润和长期转型之间寻找平衡,美国可能对进口车加征关税(奔驰在美63%销量依赖进口),以及中欧贸易摩擦,增加了供应链和市场的复杂性。
奔驰的EQ系列产品线在市场竞争力上表现平平,计划在2025年起放弃EQ品牌,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动车型。
2024年,奔驰在乘用车板块的研发投入达到87亿欧元,用于电动车技术和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将保持这一水平,但是我们没看到奔驰有什么黑科技。
Part 2
奔驰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为应对业绩下滑,奔驰启动了全面的降本增效计划,目标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
◎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协商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
◎ 调整全球产能布局,德国工厂计划缩减10万辆产能,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
◎ 后续可能裁员可不少,涉及传统燃油车及部分管理部门,将通过自然减员和非直接生产部门的调整实现,以尽量减少对员工的影响。并且持续削减非必要开支,优化运营效率。
● 在降本的同时,奔驰加大了对产品创新的投入
◎ 计划通过新车型和电动车战略重塑市场竞争力;
◎ 计划在2025-2026年推出多款新车型,覆盖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动车,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 到2027年实现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超过30%。
● 中国市场在奔驰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 未来三年,奔驰计划推出多款中国专属车型,覆盖各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 通过扩大北京奔驰的生产规模和深化本土化研发,预计材料成本将降低10%,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 在智能驾驶领域,奔驰计划加速L2+级无图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和落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的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这点我们能看到Momenta在奔驰的车型上落地。
小结
奔驰的财报,折射出德国豪华车企在电动化与全球化变局中的集体焦虑,裁员、降本、聚焦核心市场的策略虽显激进,却是应对危机的必要之举。短期来看,奔驰仍需承受利润下滑的阵痛;长期而言,其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问题:
● 成本控制与品牌溢价的平衡,如何在效率与品质间找到新平衡点?
● 电动化路线的执行力:全新纯电平台能否能跑出来?
● 地缘风险的应对能力:如何维持中美欧三大市场的稳定增长?
奔驰相对来说,在德国豪华车企里面占据的位置比较好,现在的经营策略能定义下一个十年的豪华车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