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是存在很大的焦虑的,长城汽车在这个节点上还是想做自己。
我们也看看这个模式,是否能可持续发展。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销量增长超30%至45.3万辆及坦克品牌的强劲表现。
坦克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2.12%至23.1万辆,蝉联中国市场越野车销冠,并贡献了总销量的18.7%。坦克系列车型如坦克300起售价为19.98万元,在价格战中仍能提价,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长城汽车2024年的经营业绩展现出强大的“造血”能力,其核心支撑来源于技术纵深、品类创新和全球化生态三大支点,驱动了财务数据的增长,在行业低谷中构筑了竞争壁垒。
其全球化“造血”能力体现在收入与利润双增、本地化布局深入及文化融合策略的成功实施。例如,在欧洲启动研发中心选址,计划2026年实现本地化生产;俄罗斯图拉工厂产能利用率达165%,泰国罗勇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达70%,通过品牌活动如赞助体育赛事和社会责任项目,增强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地缘政治风险和海外市场波动可能对其全球化战略构成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长城汽车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为其“造血”能力提供了支撑,在混动与智能化领域构建了坚实护城河。
Hi4混动技术实现了“全工况效率最优”,提升了燃油经济性,还增强了驾驶性能,并使2024年Hi4车型销量占比超60%,成为新能源转型的支柱,发动机热效率达41.5%,系统综合效率98%,CLTC工况油耗低至4.2L/100km。
通过快速迭代和精准定位满足了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多场景需求,且Hi4-G技术在重卡市场的应用证明了其在商用车领域的潜力。
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的战略方针与技术布局,核心策略以“安全主导、稳健提升、科技平权”为支柱,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在快速发展的智能化浪潮中构筑竞争优势。
以安全为核心的智能驾驶发展路径,针对当前行业法规缺失与安全隐患问题,优先确保技术可靠性和用户信任,通过用户需求驱动,逐步导入智能功能,并依托硬件预埋与平台化开发,平衡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
长城汽车倡导“科技平权”,致力于将高端智能化配置普及至入门级车型,结合国产化芯片降本策略,深耕10-20万元价格区间的高性价比市场。
智能化功能模块明确划分为“智慧空间”(座舱系统)和“智能出行”(驾驶辅助),并通过多层次算力平台规划,精准匹配不同价位车型需求。
小结
长城汽车在“如何穿越周期”的思考,细分市场是差异化突破的关键,与其在全赛道内卷,不如在垂直领域建立绝对优势,全球化需超越“低价竞争”,技术输出与文化融合是高价值出海的必由之路,然后围绕技术开发,做自己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