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无人机用户中比例最高的大疆用户,以及许多对小米有固定印象的人感觉“不是很看好”。 毫无疑问,从参数来看,小米无人机对标的是目前仍在市面上销售的大疆精灵3 4K版。虽然价格便宜了四成,但大家疑问的是:“真的会有专业用户去买小米无人机吗?”
上图是大疆官网对其精灵3系列产品的不同版本对比。其中小米无人机纸面参数最接近于精灵3 4K版:参数接近的相机、同样的光流+超声波配置、相似的图传距离。 但精灵3 4K版并不是最为体现大疆技术实力的产品。事实上这是精灵3系列中最后一个发布的版本,去掉了大疆的5千米高清图传黑科技——纸面参数为高清图传1.2千米,而降低清晰度和刷新率的情况下图传距离可以延长。所以小米无人机官网宣称的图传可达2千米,至少从产品规划而言,基本接近该机技术水平。 那么小米无人机的市场情况,是否可以参考精灵3 4K版呢? 精灵3 4K版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大疆所面向的影像专业用户,极少出现超视距飞行的情况,这一版本迎合了这批对影像分辨率有要求的用户,而且与更高版本相比便宜许多。这为大疆赢得了更多中小规模视频工作室的专业用户。 而小米无人机要切入同样的用户群,则面临众所周知的困难。大疆的品牌横亘与前自不必说。而此次发布会以直播的形式向更年轻更偏好娱乐的消费者推送,似乎也没有特别考虑向专业用户推广。
大疆门徒中的“富二代” 毫无疑问,大疆门徒众多(虽然未必是大疆所希望看到的),既有嫡传的,也有偷师的,还有反咬师傅的。四轴飞行器圈子里并非大疆门徒的也不少,与大疆同样出身航模行业的也有不少各有所长自立门户的。 作为四轴飞行器领域的新面孔,小米无人机无疑是可以归入到大疆门徒当中的。而且看上去,似乎还是比较有前途的门徒之一。 小米已经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第四极,甚至有说法认为BAT应改名ATM。小米可调用的上下游资源远超过一般的创业公司。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未必会逊于大疆。 可以说,只要小米想好好做一款产品出来,并没有绝对不可克服的障碍。 但超越大疆几乎是不可能的——把小米最尖端的高手都砸进无人机项目都不现实。因为大疆拥有两面壁垒: 一是大疆联合几所高校,几乎垄断了国内在飞行平台技术等方面的顶尖人才,别家只能用大疆挑剩下的; 二是大疆早已完成了“预研一代、应用一代、降价一代”的层级研发体系。 所以大疆在正式销售双目视觉技术的精灵4时,其他优秀厂商都还只能展示原型机,而一般厂商只能跟风对标其在降价的产品,都未必能跟得住。 人才储备壁垒和技术储备壁垒,是需要很长时间很大资金投入去赶超的,而与此同时大疆还没有减速。 但小米无人机以及其后续产品并不是没有可能干掉其他的大疆门徒,成为对标大疆“降价一代”中最好的产品。
* 小米无人机成功与否,取决于小米的决心 大疆在市场销售上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两个大件。小米在后者上的积累并不弱。如果小米倾注资源力挺无人机项目,未必不能在1/2.3英寸CMOS上做到最好,而图传技术虽没有大疆lightbridge的黑科技,但要在够用的范围内(实际使用很少超过500米)优化,对小米并不是太大的挑战。 而小米在UED方面的积累可以说远胜大疆,如果能在这方面发挥长处,小米无人机可以开发出业内最友好的交互控制界面,进一步降低航拍作品输出的门槛。此外,小米如果要组织无人机开发者社区,效率可能比大疆还要高。 而与通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小米也有充足的储备与供应链资源。而云台虽然是大疆的核心技术之一,不过市面上也能采购到高水平的云台系统,所以不难。 最难的是飞行平台。从官网宣传来看,小米称飞控系统是飞米团队自研的——自研飞控是一个巨坑,要测试的数据比使用开源系统多得多。 不过近年来随着四轴飞行器的走红,采用PID算法自研多轴飞行器飞控的开发者也越来越多,如果小米飞控是采用自研,多半也走的是这条路。开发者越多,技术风险越低,而且已经有一些工具使得自研飞控的难度,降低到采用开源飞控调参差不多的难度。这与前几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小米最终采用与大疆精灵系列同样的350轴距,而不是传言中的小飞机,恐怕也有缩短飞控研发时间的考虑。在轴距和载重相同的情况下,许多实验数据是可以通用的。 如果飞米团队对小米公司来说权重足够大,那么飞米一定在考虑完成自己独家的飞控产品,甚至不是采用的PID算法,而是类似大疆飞控的非线性算法,也未必不可能。
但这一切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大疆在无人机整机走红之前,其飞控产品已经是航模圈的爆款,大疆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数据积累去改进自己的飞控。这是小米无人机团队望尘莫及的。而小米无人机同样需要足够规模的飞行实践来改进产品——现在谈这个为时尚早。 “年轻人的第一次炸机”的玩笑话,并不能掉以轻心。 【分页导航】
北京飞米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5月12日注册,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法人属性为台港澳,有专利5项,注册商标42项,有一项对外投资,由于还未有公司年报,看不到股东构成。 其中专利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台,包括云台控制电机的壳体结构、拆装结构等,一项实用新型,四项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分别为伍沧浪、黄玉宇等,创始人蔡炜均在发明人名单之列。专利申请时间全部是在2016年3月至5月份,也难怪小米无人机还未发布,很明显,从这些专利申请的时间看,前面确实还未准备好。 比较有意思的是,专利申请人一栏中,出了北京飞米科技有限公司,也有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说小米是和生态链公司共享专利的。 商标方面,主要注册了飞米科技、飞米联创等商标,同事还注册了飞米社区。办公地址做过一次变更,从知春路到现在信息路甲28号,这个地点离小米总部距离仅2公里。 北京飞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在2015年3月2日成立,为蔡炜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没有太多其它信息。
广州飞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较早,2014年5月5日注册,已有2年,位于广州番禺区,集中了大量的专利信息,共有专利69项。 主要股东为:尹雄师、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和蔡炜。从2014年的年报看,三方股东出资分别为300000万、4000000万、500000万(工商系统的这个数据可能有误,如果是这种写法那成了30亿、400亿和50亿了,正确的可能是30万、400万和50万人民币),注意没有,如果是30万、400万和50万人民币的比例,大股东是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其法人尚进现在是小米互娱的负责人。
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是家什么公司呢?这家注册资本12亿人民的天津公司,于2013年12月26日注册,工商登记显示对外投资有35项,大部分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投资都是痛过这家公司投资持股,比如作净水器的云米电器、做智能家居的青岛Yeelight、做小米智能家庭套装的绿米联创、对界面的投资也是痛过这一投资公司,小米对外投资情况,可以透过这里看到。 很有意思的是,小米还注册了一批以数字排序的管理合伙企业,比如天际拾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出资方均为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雷锋网、智东西) 【分页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