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芯片市场长久以来格局稳定,ARM数次想要进军该领域未果,竞争对手英特尔甚至表白:“虽然说英特尔会对任何竞争严阵以待,但ARM架构在过去的6年多以来从未真正被应用在服务器上过。”
现在,一批支持者包括高通、海思、Marvell、Cavium等基于ARM的服务器处理器芯片陆续推出,不知道是否值得英特尔放弃傲娇的姿态,重新审视服务器芯片领域格局?
这些小伙伴中,跨界风头最劲的似乎是高通。这家公司一直在寻找向移动处理器市场之外扩张的机会,今年年初他们推出了自己的、基于ARMv8-A 64位架构的24核服务器处理器,高调进军服务器处理器市场。该处理器集成了所有的标准服务器级别功能,包括PCI-E、存储等。高通透露,该处理器采用FinFET工艺制造,已经进入预生产阶段,正在为一线数据中心提供样品。
Cavium公司的ThunderX服务器处理器(包括业界第一款48核ARMv8处理器)更早一步,去年已经量产。另外据传ThunderX2可能会采用14nm FinFET工艺,并于2017年上半年量产。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今年7月技嘉科技已经推出了搭载ThunderX的双芯片服务器。
另外,Marvell在今年5月底也推出了MoChi架构的、基于Cortex-A72的ARMADA 7000/ 8000(双核及四核),适用于各式各样的IP应用、数据中心、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小型居家办公室应用。
同样在努力的还有AMD,该公司在今年也推出了ARM架构处理器Opteron A1100,只是还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
再看本土公司:
在本土ARM服务器处理器当中,最为知名的可能要数最早亮相于2015年HotChips大会的天津飞腾的“火星”,该处理器定位于高性能服务器、行业业务主机,代号为FT2000,采用ARMv8指令集的自研定制架构。——虽然短期内,似乎看不到商业化应用可能。
商业化导入最迅速本土公司预计会是华为。华为的第一台ARM平台服务器“泰山”,配备ARM架构64位处理器Hi1612,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拥有多达16个内核,兼容ARMv8-A指令集。据称阿里巴巴已经在试用该处理器,未来潜在应用还包括大数据分析、共有云、信息搜索等领域。
可以看到,服务器市场的生态环境在物联网的冲击下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需求已经诞生,同时这么多国际/本土厂商进入ARM服务器市场,对英特尔来说,至少也在“以寡敌众”。x86和ARM都有各自的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但至少在移动服务器市场,似乎更适合ARM来玩。
“ARM现在清晰的三条应用场景包括:MCU、手机、企业级(Enterprise)。ARM中国服务器市场经理罗旭指出,“其中针对企业应用对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ARM为架构做出了很多优化,例如分支预测,Cache/内部总线/DDR,甚至CPU间的通信等,从而大幅提高CPU性能。另外,指令集的演进也从V7到V8,这一切都是以强调RAS(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为核心。”
移动互联时代催生的微服务器需求
ARM在移动设备端的体量,催生了市场对ARM服务器的需求,海量移动互联的设备,如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等产品,都是微服务器的机会。本土新创公司云希谷就看到了这个机会,这家去年成立的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就出货了一万多台服务器(每台数百元人民币级别)。
谈及自己的客户群体时,该公司CEO罗辉指出,有三类客户正在转向他们的微服务器产品:一类是出于降低成本的需求,这类客户采用偏贵的传统服务器,是能最快出货的客户;另一类是为了便携性,这类客户愿意/需要自己做二次开发,如移动银行等,对于这类客户公司会提供基本的开发接口;最后一类是看重ARM共同生态,如可以更好的匹配基于ARM的终端设备/或者无缝移植自己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传统意义上我们都认为ARM处理器最大的优势是功耗,但以上需求中,没有一种是因为耗电问题转移到ARM服务器上来的。
现在云希谷采用的是全志的处理器,而未来可能会采用高通服务器处理器用于通信领域。罗辉认为,对于目前移动互联应用需求,现有微服务器产品在带宽和计算能力上都是有盈余的。未来移动互联时代的服务器,不是替代旧有英特尔的份额,而是切合新的市场需求,包括:商业领域如软件公司购买微服务器用以直接打包向客户提供一体机方案;娱乐领域如为VR配对微服务器;教育领域比如电子书包等以微服务器做内容分发等。
最后,移动互联时代的服务器长什么样?有什么具体形态?大家都在摸索、未知答案。但行业预测2020年微服务器需求会超过现在的服务器市场,最终市场会持续成长并超过每年一亿台,巨大的市场需求提醒我们,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电子技术设计》2016年9月刊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