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编的热水器突然开不了,忍着洗了好几天冷水澡,到了周末,决定来修!刚开始以为是热水器的问题,拆开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短路的痕迹。突然反应过来,会不会是空气开关的问题呢?负载侧开路的情况下合闸依然跳,并且有火花。好,去买个新的换上。哈,搞定!
对于咱们工程师出身的,碰到这点小问题必须要会修。但是,小编也突然注意到一个问题,现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少有原理图和说明书提供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编今天决定来扒一扒电子产品维修权的问题。
电视机、洗衣机和智能手机等等产品发展到今天,我们早已是每家一台、人手一部了。过去几十年,电子设备制造商通常都会提供维修所需的信息(并且通常是免费的)。电子产品附带的原理图上显示了电路板上元器件是如何连接的。那时候很多消费者都能够自己修理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息变得越来越稀缺了。
总的来说,原因可能有二:制造商要赢利,希望用户购买最新型号的产品,而不是去修理旧的产品(即使提供维修,也只授权给少数维修中心来做——高利润);软件版权问题(产品卖的是硬件,软件仍受版权保护?)。
电子产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它们也越来越容易出现故障。制造商倾向于向用户卖最新型号的设备,而不是去维修旧的设备。所以,它们通常都会把维修费定得很高,让你打消去维修的念头。
但这样的浪费(进而也造成环境污染)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反对。拿美国来说,就有12个州引入了维修权的立法,要求设备制造商在销售产品的同时销售维修件,并发布服务信息。
现在的许多电子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有计算功能的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设备等),问题有小有大——可能只是由于连接松动或电容器损坏而引起,也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诊断工具和详细的文件,才有可能解决。
维修信息的缺失是制造商故意为之。有些制造商甚至会对发布维修信息的人发送禁止函。比如早在2012年,东芝就要求笔记本电脑维修师Tim Hicks删除他免费提供的300份东芝官方维修手册。Hicks为了避免被起诉,只好屈从。其他厂商也是如此,比如你去苹果的网站找MacBook Pro的维修信息,去三星的网站找平板电视的维修方法,只会空手而归。
这些厂商并不是不提供官方服务信息和诊断工具,而是会对它们加密,要求付费使用,因此只有少数授权的服务中心才有机会拿到这些资料。没有维修说明,用户就只能够买新机,或接受这些服务中心高昂的维修服务。
再来看软件问题。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带有软件代码的嵌入式设备。没有这些代码,咖啡机、汽车和缝纫机等等都无法工作。
这样的机器如果你去买,只能说硬件属于你——软件仍属厂商。软件受版权保护,即使机器损坏,大多数厂商都不希望你去触碰它。美国曾颁布一项有争议的法案——“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它允许制造商给代码上锁,而防止用户对其干预(甚至查看)。欧盟的版权指令也有类似的规定。最初,这些法律是为了防止盗版者去复制电影和音乐。但是,制造商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法律来维系其对产品的控制权。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利盟公司使用DMCA法案起诉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公司,后者制造的芯片让其他公司得以填充前者的碳粉盒而再次出售。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迪尔公司为其农业机器添加数字锁,以确保只有他们家的技术人员才能维修任何软件相关的问题。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阻止农民修理拖拉机时,该公司回答说,农民并没有真的拥有他们的机器。根据该公司所述,农民只有在车辆的寿命期内使用车辆的隐含许可证。农民(包括他们的机械师)不得擅自干预软件进行维修。可农民是花了7.5万美元才买到这样一台新拖拉机的,他们认为自己有权维修。几番交涉后,迪尔于2016年发布终端用户许可协议,对用户维修做出了限制说明(同意协议才能购买?)。
那么我们怎么维护电子产品的维修权呢?我国好像还没有出台相关法案,但美国已经出台了类似的立法修正案。由于选民的投票倡议,美国政府要求汽车制造商允许车主和独立维修机构获得和经销商和授权维修机构相同的车辆诊断和维修信息。
同样,我们也需要对电子设备的维修进行维权立法,要求制造商对服务文件、工具、固件和诊断程序提供访问。这样,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下次在遇到电子设备损坏时就能有更多选择,就能够快速、经济、公平地修复产品,而不是由制造商决定去哪里修理。
维修电子产品的权利不仅仅在于维修,或是关乎技术,而是关注所有权的问题。你买了一个东西,你就拥有它,而不仅仅是它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应该可以修复它,或者选择任何人来修复它。所有权条款不应该因为产品中有芯片而改变。
还是那句话,咱们学工科的,碰到点电子设备的小问题还是要会修。这在咱中国来说,去维修店修理可能还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在美国,据朋友介绍,最贵的就是人工费,所以那边的人一般都是自己修。
在小编看来,电子产品遇到问题,开不了机就先看强电侧,开得了机但控制不灵那就看弱电侧。有台万用表,再加上维修件,基本上问题都是能解决的(小编以前当工程师时,也是去现场修好过不少产品的)。因此,在人力成本高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去争取维修权。